拿什么留住你,120医生?

泰安日报 2018-03-16 12:50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文 赵坤/图

《急诊室故事》、《急诊科医生》……这两年,讲述医院急诊医生的影视作品热播,广受观众喜爱。不过你知道吗?在急诊室的更前沿,还有一种医生,叫做急救医生,他们的工作场所很狭小——120救护车。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介绍,由于专业急救医生不足,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有车无人”的现象,院前医疗急救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120急救医生为何会遭遇“用人荒”?该如何解决院前医疗急救医生紧缺难题?

120急救医生紧缺,多地现“要车难”

人一旦突发急病或者遭遇意外事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拨打120,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可是,如果120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因为急救医生少而派不出救护车,从而耽误了病患的紧急抢救,那将会留下多大的遗憾和伤痛。

现在救护车里的医疗硬件设备已经比较齐全,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以及各种药物都到位了,但急救医生却非常缺乏,而这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现象。比如,江苏13个设区市共配备了急救车501辆,但专业急救医生仅252人,相当于一辆120只有半个急救医生。而且就算这样,急救医生的队伍也很不稳定。南京市2017年共招录了4名急救医生,但同期有6名急救医生辞职,今年初又有2人离职。

急救医生“人难招、留不住”,正如儿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紧缺一样,是当前医疗方面明显的短板,暴露了相关医疗制度的缺陷。对此,需要医疗部门、高校、医院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变急救医生队伍日益萎缩、难以为急救病人“救急”的窘境。

急救医生为何“人难招、留不住”?

任何一种职业的从业人员出现短缺,都应当有因可循。具体分析急救医生“难招难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工作环境差,职业风险大。急救医生每天“独立作战”,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各种复杂场所,面对患者及家属,短时间内完成急救任务,体力消耗和心里压力都很大。

其二,待遇不高。急救医生不能通过销售药物、器械检查为急救中心“创收”,其收入也比不上大医院的医生。统计显示,北京3家市级公共卫生单位中,急救医生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基础最低。

其三,业务成长空间受限。目前,各地120急救属于院前医疗急救,主要负责现场急救、转运和途中监护治疗,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开通、创伤处理等为主,在现有评价体系中,不及院内急救那样“高精尖”。同时,急救医生难以将日常经验积累转化为研究成果,晋级难上加难。

其四,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针对院前急救专业的系别,“让读了七八年的医学生去120救护车上当急救医生,谁会心甘情愿?”这两年,上海试图从外省市招收应届医科院校毕业生填补急救医生的空缺,但每年的违约率一直高达30%,一些人刚上手做熟了,就“跳”走了。

人才培养和提高待遇是破题关键

要从根本上改变急救医生“人难招、留不住”的局面,保障急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顶层设计,通过定向培养,加强急救人才队伍建设,从薪酬待遇上保证急救医生的基本权利。

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不妨“大专定向培养三年制临床医师”,让其毕业后直接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在高校建立院前急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设立院前急救有关专业,为医院提供急需的急救人才。除了新开设专业实行定向培养外,作为制度配套,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院前急救专业上岗证书考核制度,设定职业准入门槛。获得岗位证书者不仅可以独立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还可参加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并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薪酬体系,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急救医师各方面的待遇,也必不可少。比如,山西太原市曾出台规定,从2014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到市120急救中心服务一年,视同为支援基层服务的经历,可作为医生职称晋升的条件。类似的规定,其他地方可以参考,也可以因地制宜,制订出更多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此外,与医院里其他科室的医生相比,急救医生更容易受到攻击和伤害。因此,还应该对急救医生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化解他们的职业压力,确保急救医生的身心健康。

凤凰网:急救医生缺口,要补的不止是人数。

南方网:急救医生亟待被“急救”。

@事儿事儿的:如果医生的从业环境持续没有改善,将来会有更多的危机爆发。

新闻推荐

“薛文明党报收藏展”开展 300多份党报穿越历史与观众见面

15日至20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的“薛文明党报收藏展”在粥店社区综合文化站举行,共展出历史党报300多份。此次展出的报纸包括从1950年7月1日到2016年7月1日的中...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