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1+1 破解“招工难”需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画中话
“舌尖3”口碑翻车
因矫枉过正
□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文 赵坤/图
□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程帅
春节过后“招工难”似乎成了惯例。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深圳不少企业负责人均反映,今年年后招工比往年都难,特别是普工,往年这个时间工人缺口都差不多补齐了,今年招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据《南方都市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期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虽超过1.65亿人,但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招工难”折射出的是职业教育发展乏力的病症,只有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然而,在许多人眼中,职业教育是迫不得已才吃的“最后一碗饭”,价值认同感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当下很多高校不从社会需求出发,依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导致一方面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大量应届毕业生一岗难求,就业结构性矛盾复杂、突出。因此,破解“招工难”关键是培育出更多技能人才,吸引更多人接受职业教育。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有机衔接,为技能人才打通职业上升渠道和社会发展通道,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尊严,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成为紧俏人才,拥有更高的收入和更体面的生活,从而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大国工匠”。
过年期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时隔4年后重归荧幕,收视率非常强势,央视一套已经播出的前四集平均收视率超过了2%。但与极高的收视率相比,在口碑端,“舌尖3”的成绩却一路下滑,截至第五集播出前,在豆瓣的评分系统中,已经从最初的8.0分下滑到了4.7分。(据《北京青年报》)
有网友表示《舌尖上的中国3》中除了第二集、第八集正儿八经介绍了美食,其他几集中有太多游离于食物主题外的内容,煽情太多让观众们有些反感。对应主题的同时,没有协调好人文与美食的内容比例。此外,很多常识性错误遭到了吐槽:节目中出现了三无产品的中药口红、将大口黑鲈当作是花鲈、有毒的南天竹被搬上餐桌等等。
《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以美食为载体,述说文化,收获了好口碑,到了第三季,本意在于突破前两季,让整个系列的内容有所升华。本意是好的,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内容的升华一旦脱离“地气”,就容易矫枉过正,主题跑偏。近年来,有不少节目收获好口碑,如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成功的原因在于节目的精耕细作,节目组保有的严谨“匠人”精神。《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若要保持好口碑,同样不能偏离这一精神。
新闻推荐
2月27日上午,山东泰安市举行2018年春季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并在泰山景区设立分会场。泰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郝红,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丽,泰安市政协副主席程明,泰山景...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