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符号,桃乡骄傲

农村大众报 2021-09-15 14:07 大字

桃农李正财老汉和老伴手捧肥桃,脸上是丰收的喜悦。年轻人在桃园直播售桃。肥桃产自山东省肥城市,又名佛桃、寿桃。桃本是一种水果,但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赞美年轻美丽的新娘,桃花从此成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美丽女性的化身。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塑造的世外乐园,至今仍令人神往。南宋陆游在《钗头凤》中用“桃花落”见证伤感,成为男女爱情的千古绝唱。桃子还代表长寿,相传农历三月三众仙都会举办蟠桃会,给西王母娘娘祝寿,由此才演化出《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桃园还是忠义的化身,《三国演义》中刘玄德、关云长、张飞桃园三结义,成为千古英雄佳话。

肥城是中国桃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最负盛名的“桃乡”。肥桃究竟源于何时并无明确史料记载,传说之一是与古代商圣范蠡和大美人西施有关。据传,当年西施随范蠡来到今肥城北部的陶山隐居,水土不服,日渐憔悴变丑,范蠡心急如焚。一天,一个白胡子老头送给西施一个桃子,西施服食后马上美貌依旧。范蠡大喜,便把那桃核种在陶山上,数年后长出一片桃林,自此有了肥桃。还有一则传说:从前,肥城有一个叫得明的孝子,其父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那年得明娘病重,差一味药无钱购买。郎中说儿子身上二两肉可代之,得明二话没说,割下大腿上的肉入药治好了娘的病。得明的孝心感动了王母娘娘,在他家院里扔下一颗仙桃核,不久长出一棵大桃树,挂满了大大的桃子,大伙儿都叫它“佛桃”。打那,佛桃生满了全肥城。

肥桃真正载入史料,最早见于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肥城县志》中“果亦多品,惟桃最著名”。1622年明天启二年,肥桃被定为皇室贡品,至此,桃誉渐高。1726年清雍正四年《山东通志》载:“桃产肥城者佳”;1815年嘉庆二十六年《肥城县志》载:“桃味美,他境莫能及”,可见二三百年前肥桃已誉满中华;至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清末最后一部《肥城县乡土志》载:“远近千里外莫不知有肥桃者”,“东西洋诸国亦莫不知有肥桃者”,看出那时的肥城桃不仅国内驰名,且已蜚声海外。

如今,肥桃荣获山东省十大地理标志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果品百强品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等一系列殊荣,肥城市被国家确定为“中国佛桃之乡”“中国桃文化之乡”“中国桃木雕刻之乡”。至今年,肥城市已连续举办了15届桃花节。肥桃,已成为肥城的符号,桃乡的骄傲!

新闻推荐

一笔一划共描“品质之城”

□潍报全媒体记者王聪聪通讯员郭雅靖一流的城市治理,既是科学化、智慧化的,也是人性化、精细化的...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