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以流程再造推进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化改革 补贴申请“线”上办 购置信息“码”上验

泰安日报 2020-08-12 08:11 大字

本报8月1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玉 通讯员 陈广建 刘含赟)泰安市农机部门创新惠农政策实施工作机制,聚焦群众办事难点、堵点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今年,肥城市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化整体推进试点单位,为泰安市推进惠农政策实施提供了新机遇。

自主购机,随时申请。泰安市探索运用移动终端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通过人脸识别、机具扫描、上传信息等,变原有的上门申请为掌上办理,打造政务服务线上办理新模式。疫情期间,泰安市发挥农机购置补贴App线上办理业务的优势,有效减少人员聚集。今年上半年,通过手机申领的补贴款达1768万元,补贴机具2942台,受益农户2051户,占总补贴办理的70%。

简化申请流程,高质高效办理。泰安市开通购机补贴在线申请业务,将原有的4项申请流程简化为1项,提升补贴申办效率。手机App提供作业服务、作业需求、购机贷款等9项服务,购机者可随时查询补贴产品、经销商、补贴金额、申请进度4类信息及农机补贴新政策。

推进三端融合,系统数据共用共享。泰安市对纳入试点的机具实行“一机一码”管理,即每台机具出厂时贴有铭牌,农户扫描二维码获得机具信息,农机管理部门借助二维码完成校验,不仅实现了农机企业、农户、农机管理部门三方信息互通,而且还推动了销售、购机、追踪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年内泰安市以肥城市为试点,50台机具将率先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网络比对,人机信息快速验证。农机管理部门通过农户上传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比对,查询、核实补贴机具信息,完成网络“验机”“验真”,解决以往现场“带机校验”给农户带来的不便。此外,管理部门通过存储识别技术对补贴机具二维码进行身份核实,可检验厂商生产机具的资质,强化对农机质量的监管。

“一网监测”,实现精准作业。泰安市将搭建物联网辅助管理平台,以试点机具的卫星定位终端数据为支撑,及时了解补贴机具的行驶轨迹、作业面积等,实现对机具作业状况的实时监测,为农机作业安全服务和农机生产机械调度提供保障。平台运行后,预计高峰时期可实现单日调度小麦联合收割机1万台,平均每日机收面积30万亩左右。

“一码溯源”,确保用机安全。管理部门运用物联网系统随时监测补贴机具状况,防止异地购机、倒买倒卖、一机多卖、冒名办理等问题的发生,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安全,降低管理风险。此外,该系统还具备实时提醒农户对机具进行年审、保养的功能,方便农户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对机具进行维护,进一步提高农机具的挂牌率、检审率。

新闻推荐

市委书记崔洪刚调度防汛工作 每个桥洞、每个涵洞、每个公铁立交口都要逐一排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本报泰安8月4日讯(记者张伟)8月2日,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到泰安市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调度防汛值班情况,听取泰安高新区...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