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面对每一位康复患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之路

济南日报 2020-08-04 11:36 大字

康复医学科合影范晓华为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康复患者为科室送锦旗。儿童康复训练艾灸治疗针灸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因此,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康复与复健”。不但要治疗疾病,还要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那什么是“康复医学”呢?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工程等诸多方面的措施,以伤病残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功能训练和再训练,以提高躯体或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正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范晓华所说,现代康复医学将以恢复患者的功能为根本目的,追求的是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这就是康复医学从业者的初心。

“恢复机体功能”关乎生活质量

6月29日,当记者来到山东省立医院采访时,范晓华正在为一名足跟痛患者进行冲击波治疗,她的同事在为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患儿一丝不苟,认真训练。

记者随机采访一位带脑瘫患儿前来康复的刘女士,她说,孩子从刚出生就被诊断为脑性瘫痪,属于重度软瘫型,在当地治疗1年无效,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经过4年坚持不懈地康复训练,目前孩子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行走。刘女士说:“我相信,宝贝一定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据了解,山东省立医院自2002年成立康复医学科以来,一直以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等项目为科室临床和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目前科室已开展7个康复医学亚专业学科。范晓华介绍,科室针对脑血管病的神经康复,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的康复,针对骨折、关节置换术后以及其他肌骨系统疾患的骨科康复,针对脑发育不全的儿童脑瘫康复、肢体智力语言残疾康复,还有针对自闭症的儿童康复,针对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多的老年康复,尤其是老年综合征、肌少症、老年衰弱等的老年康复,还有心肺康复、疼痛康复等均有不错的康复效果。

2019年夏天,王女士在下班途中不慎摔倒,造成左上肢骨折。在骨科进行手术治疗后,王女士有了新的烦恼。她说:“拆除石膏绷带后,我发现左臂活动受限,有些动作甚至无法完成。”后来,她来到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向范晓华求助。通过关节松动训练、力量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理疗等,王女士的左上肢运动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逐渐提高。“好多患者因为不重视术后的康复训练,造成部分功能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范晓华解释。

目前,该院肌肉骨骼疾病康复科针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的诊治水平居于国内、省内前列。在这里,专业的康复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姿势、步态、神经学与局部生物力学的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呼吸模式评估与动作模式评估,寻找导致头痛、颈肩腰腿痛的真正病因,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施治,如功能干针、核心稳定性训练等,按照“no pain,more gain”的治疗理念,真正解决头痛、颈肩腰腿痛反复发作这一临床常见的问题。目前该科接诊的肌骨疼痛的疑难病症得到满意的疗效。其中椎间盘突出物重吸收的康复治疗以及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康复治疗是门诊与病房的特色治疗。

植物人促醒已成科室“核心技术”

如果说肌肉骨骼疾病康复只是该科室的“常规动作”,那么“意识障碍与植物人促醒康复”就是他们的“拳头产品”。

2017年12月,来自泰安肥城市的44岁市民李岭(化名)因为突发脑出血被送至当地医院治疗,尽管通过手术度过了危险期,但是李岭仍然处于昏迷状态。后来,家属听说山东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具有植物人促醒诊疗能力,就将他送到范晓华手中。

经过综合康复评定,范晓华为其制定了系统且细致的康复治疗方案。正中神经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新头针留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各种感觉输入刺激……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李岭由植物状态过渡到最小意识状态。眼睛可以睁开、对强光有了刺激,同时,健侧肢体可以简单自主运动。这让医生和家属看到了希望。令范晓华印象深刻的是,在2018年的1月1日,李岭成功促醒,恢复了意识,姐姐高兴地为他准备了一个蛋糕,看着弟弟将勺子上的蛋糕送入口中,姐姐流下了开心的泪水。

李岭的康复效果每天都有进展。6个月后,在医生们的康复治疗下,他借助助行架,恢复了站立和步行能力,尽管步履蹒跚,但每一步走过都是迈向成功的基础。

“针对意识障碍与植物人促醒,我们科3年来已经成功促醒50余例患者,根据患者脑损伤情况,制订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前省内外慕名而来咨询与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范晓华如是说。

无论是植物人促醒还是功能性障碍,都需要医生掌握丰富的临床康复治疗经验。现在,针对疾病的康复,如脑卒中康复、脑外伤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缺血缺氧性脑病康复、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康复;针对功能障碍的康复,如意识障碍的康复、吞咽障碍的康复、失语症与构音障碍的康复、肢体功能的康复、认知功能的康复等,都已陆续开展并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口碑。

据了解,该科神经康复的临床水平处于国内省内领先水平,尤其是神经康复的重症康复与植物人促醒居于省内龙头地位,诊治水平高。与ICU密切协作,是少数开展重症康复的单位之一,既减轻了ICU的负担,又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植物人促醒的促醒率高,2019年已经成功促醒16例,社会影响力增大,许多病人慕名而来。

该科室还开展了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肢体痉挛项目,如脑卒中、脑外伤后偏瘫侧上肢与下肢的痉挛,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障碍,是山东省立医院的特色诊疗方式,也赢得了良好口碑。

“三早”原则让患儿回归正常生活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孩子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孩子一出生就患有一些诸如脑发育不全、发育迟缓、脑炎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患有此类疾病的孩子,无疑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范晓华介绍,儿童康复方面虽然未设立学科,但在门诊开展的极早期与早期脑瘫康复,经过5年的努力,已经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门诊每天有60-80余名患儿接受治疗。主要针对婴幼儿与儿童的脑发育不全,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如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手足口病脑炎、脑脊髓炎、脑外伤、脊髓炎或脊髓损伤、儿童尤其是临床常见的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常见于摔倒后头部着地、舞蹈下腰动作、倒立等引发的脊髓损伤,表现为四肢瘫或截瘫,合并神经源性膀胱与神经源性直肠等。

范晓华告诉记者,只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他们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地生活。而3至6月大的婴儿时期是最关键的“发现期”,父母一定要多观察、多陪伴。如果发现患有脑发育不全等疾病,在正规医院经康复医师进行正确评估后进行干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之中。

2013年8月,可爱的男孩小石头出生在青岛。10月的一天,小石头的妈妈忽然发现儿子与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在换尿布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的双腿肌张力很高,基本无法分开,而且他不会抬头,抱起来头不能竖起。去医院看了看,他的双脚后跟也很紧张,将来可能无法走路。”后来,妈妈带着小石头来到济南,找到了范晓华。经过评估,小石头还有双眼内视、双上肢不能上抬等症状。仔细询问,原来,妈妈在怀孕4个月时曾有先兆流产迹象,并有过保胎史。

范晓华采用了“神经药物治疗+康复干预”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小石头的发育“迎头赶超”,5个月大时开始抬头,9个月能够爬行,10个月可以站立。现在,已经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小石头学习成绩位列全班第一名。

2019年,莱州一位4岁的男孩在7楼上不慎摔下,从颈到胸椎共7个阶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后,由父母带领来到山东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范晓华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现在孩子已经出院。“孩子已经可以使用助步器进行行走,随着康复的进行,孩子会恢复得越来越好。”

认真负责才能赢得百姓口碑

在长时间的康复诊疗工作中,范晓华发现,不少病种已呈现出低龄化的发病趋势。2017年时,一位正在就读初中二年级的男孩在妈妈的陪同下找到了范晓华,原因是孩子忽然觉得腰痛难忍。

经过详细诊疗,范晓华认为,孩子是因为长期读书姿势不正确,加上自身缺乏锻炼、身材肥胖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她告诉记者:“本来是一种‘老年病’,现在却将魔爪伸向了未成年人,我们要反思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积极重视这种疾病,不要让它跟随我们一辈子。”

说起康复的意义,范晓华说,一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不但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也降低了自身的生活质量。以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康复为例,及早及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使80%-90%病人的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只有10%-20%的病人留有严重或中度残疾,不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减轻了社会的负担。

以脊髓损伤为例,该院康复科的脊髓损伤康复项目,是山东省首家设立此亚专科的单位,其临床诊治水平处于国内、省内领先水平,尤其是脊髓损伤规范化的ASIA神经学评估与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与直肠的评估,压疮、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评估以及肢体功能的训练神经源性膀胱与直肠的处理,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该科室已走在国内领先水平。作为省内翘楚,该科负责山东省脊髓损伤评定与康复的规范化培训工作。

另外,脊髓损伤康复也是科室的特色之一。范晓华介绍,脊髓损伤大都发生在高空坠落、车祸外伤等人群中。一旦脊柱发生骨折,脊椎中的脊髓就会受损。针对这种病人的病情特点,该科室对损伤平面以下的康复训练极具特色。不仅如此,他们还注重对截瘫病人的双上肢进行肌力增强训练,以保证后期站立与步行康复时,上肢有足够的力量进行支撑。

山东省立医院康复科病房护士长王俊华说,脊髓损伤康复患者多发于青壮年,这是因为该病主要受外力伤害而导致。医护人员考虑到将来他们还要回归正常生活之中,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除了正规的康复之外,脊髓损伤导致的大小便失禁也是回归正常生活的阻碍之一,如果不做好康复工作,不仅仅是“回归生活难度大”,还容易导致积水、肾盂肾炎等,甚至发展至肾衰竭而危及生命。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了45岁的张先生。他因为在煤矿作业中不慎被重物砸伤导致胸十一椎体爆裂骨折。手术后转到康复科时,出现双下肢截瘫、大小便障碍等情况。针对张先生的病情,范晓华和护士团队通过系列评估,观察其有无漏尿症状,进行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为其制订了神经源膀胱管理计划,制订了“饮水计划”,开展清洁间歇导尿术,通过规律饮水,改善膀胱张力,使其形成稳定低压膀胱,保护了肾功能。现在,张先生的家属已经可以熟练掌握特殊尿管的插、拔步骤,待张先生功能进一步恢复后再训练其进行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

在日常工作中,范晓华反复对护士们讲解“饮水计划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重要性。“如果脊髓损伤病人康复膀胱管理效果不好,很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我们既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还要让病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有尊严地活下去,这前期的康复工作就不能忽视。”

漫步在科室的门诊,悬壶济世的发展理念处处得到体现。如今,在范晓华的倡导下,全科室形成了一种针对脊髓损伤病人的“管理规范”,每一位病人都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文/图本报记者李鹏张铭通讯员焉然)

新闻推荐

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肥城农商银行员工深入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每当盛夏来临,肥城市王庄镇便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农户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土豆的刨收与销售。在这争分夺秒之际,一支红马甲...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