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殡葬、惠民殡葬 肥城市全面启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泰安日报 2020-04-17 08:47 大字

本报4月16日讯(通讯员 高伟 贾彦)近日,肥城市全面启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致力打造绿色殡葬,惠民殡葬。

政府主导,高位推动。肥城市成立了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镇街区建设主体责任,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先后4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14个镇街区全部召开动员实施大会,制定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镇街推进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格局。

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经验丰富的第三方规划设计机构,深入全市605个村(居)实地选址定点,多次组织座谈,深入倾听基层意见,编制完成肥城市《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发展规划》,提出根据肥城市平原和山区丘陵并存的现实情况,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必须遵循“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集约用地、生态美化、体现公益”的原则,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村设置1个公益性公墓或由若干相邻的行政村联建,其建设规模根据辖区人口数量,以7‰的平均死亡率和20年使用周期测算确定,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明确标准,规范管理。肥城市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村绿色殡葬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文件规定,农村公益性公墓主要分深埋不留坟头、深埋不留构筑物、树葬、卧碑、骨灰堂5种模式,在建设前期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严格“四议两公开”程序,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公墓管理章程和使用方案。要紧紧围绕“公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严禁第三方入股经营、合作经营,要免费或以成本价格提供给本村村民使用,严禁出售给本村以外的人员。墓位(存放格位)应严格按顺序依次安放,并向村(居)民公开,禁止随意挑选。截至目前,肥城市共开工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160座,占全市行政村数量的27%,5月份计划新开工建设70余处,村(居)公墓无地可建、群众安葬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占地313亩的肥城市县级公益性公墓——凤凰山人文纪念园一期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林地调整、环保备案、规划预审等,正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施工设计,预计今年建成投入使用。投资5000万元的新殡仪馆二期建设工程已于2019年7月份正式启动,将完善殡仪服务、骨灰寄存、火化等功能,为全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殡仪服务,目前主体已竣工,年底实现全部竣工验收。

新闻推荐

泰安市文联捐赠1000余册图书 助桃园镇农家书屋提档升级

本报4月8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贾风城)近日,市文联向肥城市桃园镇农家书屋捐赠1000余册图书,进一步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