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故乡
2011年9月21日,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潘庄,依照村里的习俗,已在济南安家的王志宝结婚后第三天带着媳妇韩平回乡上坟拜见老祖宗。王志宝2003年去济南打工,十几年来一直奔波于潘庄与城市之间。2015年8月21日,在黑龙江生活了20多年的五姐弟回老家潘庄为父亲迁坟,排行老二的刘绪恒怀抱编织袋里的父亲遗骨。按照风俗,遗骨不能见光或在别人家逗留,必须马上送往几千里外的新坟。2009年1月7日,24岁的新郎刘宗辉在婚礼结束后的潘庄家中,新娘是经媒人介绍的邻村女孩。他16岁时就跟村里许多同龄人一样辍学外出打工,如今在肥城县城买了套一居室。二孩已经1岁半,他琢磨着换套大房子。2010年5月28日,开车回村的刘兵停下车来和乡亲聊天。当时刘兵做钢材代理生意,开上了轿车,还在县城买了房。2月19日,摄影展上,潘庄村民的照片被陈列在各个角落。2011年5月27日,潘庄村东的“新发地”物流园奠基,看完热闹的村民刘振山走在回家的路上。2016年2月7日,除夕夜,刘绪贞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老伴在包饺子,两个孙子趴在床边围着播放器看电影。两个儿子都在城市生活,小儿子给老两口买了一台50英寸的液晶彩电放在客厅,旧电视就被安置在厨房里。2016年7月21日,上月潘庄经历了一场鸡蛋大的冰雹,72岁的刘绪钊望着自己地里被砸倒的玉米。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面对灾害常常无能为力。2015年11月8日晚,村支部书记王志银组织村民代表开会讨论道路硬化事宜,白天要劳作,会议多在晚上召开。两年前,在县城做运输生意的王志银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2月16日,《潘庄村——一个中国村庄的当代影像档案》摄影展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潘庄村开幕,展出的400张照片记录了摄影师刘磊对故乡村庄持续14年的观察
我1988年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在潘庄村度过了童年和学生时代每一个寒暑假,这里的厚土承载着我祖上16代人的生活足迹。2005年,我开始学习摄影,拍摄自己的家乡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潘庄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业村。这里距离肥城市区仅20公里,高速路旁的广告牌上找不到潘庄的宣传画面,连县电视台的农业节目也少有潘庄露脸的机会。我记得村东的桃林三月红粉,村南的空地麦扬纷纷,村西公路上顽童追赶,村北的小河雨季湍流……如今,村民砍了肥桃树,土豆和白菜承载起人们对生活的期望;打麦场成了耕地,收割脱粒一体机粗犷的嗡鸣响彻麦田;公路上车来车往,谁家买辆轿车也稀奇不了几天。
在潘庄村,村民到城市里打工,乡亲们才认为他有了一份工作。很多村民离开潘庄求学或从商,落户城市,更多的人以打工者的身份徘徊于城市边缘。近年潘庄村民在籍人口维持在1000人左右,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面对灾害和意外常常无能为力。一天夜里,村里多处失火,60多岁的刘宗更眼看着家里的柴垛烧着了,也只能任其燃尽。
2005年,潘庄的主要经济作物从当地特色水果肥桃变成了夏季收获的土豆和冬季收获的白菜,村民四季劳作不停。白菜收获时,不仅许多村民会从外地赶回来,还需要雇人帮忙,每天劳务费在80~100元左右,远不及在外打工的收入。许多留守在家的妇女成了被雇佣对象,常能看见她们组成的“打工队”骑着电动车穿行在田间。
土豆和白菜吸引来了外地农贸客户。2011年,村东建起新发地物流园,那里很快成了当地蔬菜交易集中地。李海鹏初二辍学后和村里的一大批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辗转多个城市。2014年父亲生病,当时27岁的他带着几万元存款和深圳“江湖”生涯留下的刀疤回到潘庄,成了发小里唯一一个留在村里的人。玩了两年后,他干起了蔬菜收购中介,在外地收购商和本地菜农之间做农产品贸易代办业务。成了家的李海鹏说,现在比在外打工好,至少可以陪着家人。在附近村镇,他的同行不下100人。
放弃进城容易,再回村子未必简单。我的一位同龄老乡在济南打工多年,后悔自己退学早,现在只能干力气活。在城里待惯了,他也不愿回潘庄。许多年轻人忍受不了潘庄炎热而蚊虫肆虐的夏季,也经不住苦寒没有暖气的冬季。没有网线,没有大超市,手边的电话铃声总是催促着我跳跃到另一个时空。
随着成长,我渐渐感受到这些潘庄故事中蕴藏着的价值和意义。2018年,我到黑龙江、福建、四川等地寻访拍摄走出村子的潘庄人。他们工作在全国各行各业,人生经历与国家发展、历史变迁紧密相连——中国的城市是在农村生长出来的。
如今,村北的金线河旁正修建着青兰高速公路。工程征用了潘庄村约90亩土地,在村子附近规划了出入口。未来,高速公路能够为潘庄村带来发展的契机吗?(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为推动“双报到”志愿服务走向深入,8月21日,高新区新城街道鸢飞社区组织党员干部20余人走进潍坊市人民检察院党性教...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