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县级市缘何能有超十家企业纳税过亿 “桃都”启示

山东商报 2019-05-24 10:02 大字

过去一年,于肥城市的工业发展而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丰收年”。纳税过亿元企业新增5家、达到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5家,新增“四上”企业79家、小微企业2448家。

在专家看来,一座县级市拥有10余家纳税过亿元企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成绩,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当地立足实际,坚持在企业培植上持续发力,结合产业、人才需求,不断推动产业创新,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的结果。

今年肥城市政府工作报告表明,肥城将继续坚定不移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强化政府与企业同频共振,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大力培育企业梯队,发展壮大行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扶持创新型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记者吴绍博

培植企业来“蓄源”

近年来,肥城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地想、实事求是地谋、实事求是地干”,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各项经济指标呈现新的增长态势。

据了解,2018年,肥城市完成市内生产总值823.54亿元,同比增长6.9%;人均GDP达到85033元,增长6.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930元、17729元,增长7.5%、7.8%;在201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绿色发展百强、投资潜力百强、科技创新百强中分列第44、第39、第14、第46位,全省分列第8、第7、第1、第10位。

肥城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肥城市历来重视工业、重视企业发展,在服务企业、培强企业上持续用力,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培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16.77亿元、兑现扶持资金3.9亿元、解决个性问题46个。新增‘四上’企业79家、小微企业24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5家。石横特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全省民营企业100强,金塔公司、农大肥业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索力得焊材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瑞福锂业、一滕新材料被评为首批山东省瞪羚企业,17家中小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建筑企业晋升一级资质,2家企业入选全省建筑企业30强,均居泰安市第一位。”

肥城市坚定不移的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把企业培植摆在推动肥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动能”首位,瞄准企业发展的关键点,持续用力、重点推进,推动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培强。一是狠抓政策兑现落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培植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坚持“凡是符合奖励条件的一律兑现,凡是企业能享受到的全部落实到位”,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兑现奖励政策。二是狠抓企业问题解决。落实企业问题特殊督办制度,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方面问题随时提报,第一时间转交各职能部门办理,限期办结。三是狠抓重大项目保障。把重点项目作为推动企业跨越发展的强引擎,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工作机制,成立市、镇两级项目代办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代办。对石横特钢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等关乎肥城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坚持一对一精准服务,点对点化解困难。

强化支撑为企业“赋能”

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不断激发内部潜能,要紧紧抓住园区、产业、金融三大关键。

据介绍,肥城市牢固树立“大园区”思想,高标准打造“一核四区”。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平台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级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园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省级化工园区等区域性政策落地,制定《市化工产业园入园管理办法》,严把项目入园关口,推进阿斯德科技、德源环氧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推动了化工企业园区化集聚、高端化发展。

围绕特种钢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现代制造等优势产业,强力推进技术改造,在“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中培育产业新动能,9个项目入选省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阿斯德科技、瑞福锂业1万吨氢氧化锂、鲁泰纤维水泥板等13个重点技改项目竣工,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泰鹏环保启动主板上市程序,1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4家企业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区域市场挂牌。

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市之路,培育工业经济新动能,肥城市施行了诸多举措,肥城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筛选确定肥城工业领军企业20强、建安领军企业10强,“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力培育壮大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以更高质量做强实体经济。二是聚焦‘八大产业’,重点抓好高端化工、现代制造等产业提档扩规,加快建设泰安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锂电产业基地,以更高层次推动转型升级。三是高质量抓好项目签约、开工、投产‘三个环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政策的跟踪争取,以更高效率扩大有效投入。四是加快高新区、化工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提升、完善、充填,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以更高水平打造发展平台。”

特色经济抓住“龙头”

“天上蟠桃,人间肥桃。”说的是肥城桃。

肥城桃又名佛桃、寿桃,因个大,味儿美,营养丰富,被誉为“群桃之冠”,迄今已有1100多年栽培历史,自明朝起即为皇室贡品。早在1995年,肥城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全市肥桃栽培面积已超过10万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桃园。“一直以来肥城都是以肥桃而被外界广为熟知,其实肥城除了是‘桃都’以外,还是全国著名的‘建筑安装之乡’。”据肥城市建筑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肥城市共完成建筑安装业总产值279.7亿元,增加值6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6%,11.27%。培育产值过110亿企业1家,过30亿企业3家,过10亿企业3家。”“未来,肥城还将继优化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建安之乡’的品牌效应,鼓励兴润、军辉、显通、益通、信邦、宇兴等企业拓展高端市场,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走出去’步伐,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产业升级行动,支持建安企业资质提升、品牌创建,晋升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3家。以美好建筑、华艺集团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城市规划区内新供地房屋开发建设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肥城市建筑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近年来,肥城市政府采取了诸多举措促进建安行业发展,在这一点上,山东军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超深有感触,“无论是在资质晋升过程中还是在企业对外推广等方面,我们都获得了许多帮助,今年4月份全国石化行业工程建筑安装发展论坛在肥城举行,为我们肥城本土的建安企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机遇和挑战,未来我们将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推动资质晋升,拓展高端市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肥城市‘放大建安之乡优势,打造千亿级支柱产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域发展样本如何写成的

对于近年来肥城市在企业培植方面的作为,记者采访了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教授黄方亮,他评价道,“肥城市在企业做大的同时,注意到了做强,例如立足本县企业的发展阶段实际情况,在传统制造业推进智能制造。这非常符合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精神要求。”

同时,黄方亮还为肥城市下一步企业培育方面工作给出了建议,“注意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已经有企业在做准备。可以让更多具备规模的企业往上市所要求的条件方面靠拢,包括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企业新动能方面,可以继续多做工作,促进更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寻求更高层面、更快速度的发展。”“已经有几家‘瞪羚企业’和山东省小企业隐形冠军,可为中小企业发展多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保障,例如,政府除了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化的行政服务等之外,可以在引入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方面做些辅助工作。”黄方亮表示。

济南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大上的产业,而应找准城市定位、找准城市发展特点。”“肥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活力,得益于找准定位,发展符合本地特点的产业,这对于其他区县的发展具备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王征表示。

新闻推荐

肥城市老城街道中心小学 举行师生英语口语大赛

本报5月15日讯(通讯员李红梅)近日,老城街道中心小学举行了师生英语口语大赛。本次英语口语大赛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教师组...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