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泰安日报 2018-09-06 10:13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丙寅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减肥、省工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因此,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对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肥城市边院镇东向西村的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识了水肥一体化的优势。

肥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9%,属极度缺水区。而肥城市化肥施用又存在亩均施用量偏高、施肥方式不科学的问题,尤其是蔬菜和果树。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677.6万元,将水肥一体化系统与节水灌溉成套系统全面引入种植经营区,从而实现了园区的智能管理与高效生产。

据肥城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韩秀香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节水、节肥、省工,节水节肥大约在30%到50%之间,省工大约为70%到80%之间。“肥城市从2016年以来,比较重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这两三年一共推广了3万多亩,效果很好。”韩秀香说。

记者在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大棚里看到,水肥一体化系统操作起来方便快捷,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借助微灌系统,将微灌和施肥结合,利用微灌系统中的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和管理,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

近年来,市农业局践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建设,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目前已争取资金200万元,新泰市被列为省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县,9家经营主体被列为项目实施单位。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根据各实施主体的地形、种植作物、种植方式选择合适的滴灌施肥和微喷施肥设备设施,通过配置土壤墒情传感、数据采集、环境监控、阀门自控等智能化设备以及物联网、云平台、手机AP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对水肥一体化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打造水肥一体化精品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6家实施主体首部安装、调试,实施面积2459亩,有4家正式投入使用,各实施主体水肥一体化建设将于9月底前完成。

新闻推荐

肥城市 老城革命纪念馆主体完工

本报9月4日讯(通讯员王秀秀徐延晓)近日,在肥城市老城革命纪念馆建设施工现场,笔者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加紧铺设地面、粉刷墙壁、...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