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城街道 发展设施农业 振兴乡村经济

泰安日报 2018-02-09 11:23 大字

本报2月8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孙迎迎)眼下寒冬料峭,但肥城市新城街道设施农业大棚里却是绿油油的一片。村民石峰喜滋滋地告诉我们:“我们的蔬菜没有农药残留,很健康,在新合作和信业商厦已经卖到脱销,按照今年黄瓜和西红柿的长势,肯定还能卖个好价钱。”

今年30岁的石峰是当地蔬菜大棚老种植户,设施农业示范园建成之初他就开始经营大棚种植,目前已有3年。去年,他种植了8亩蔬菜,包括4亩黄瓜和4亩西红柿,3月份培育菜苗,5月份蔬菜销售完再种植下一茬,一年下来,仅大棚育苗、收菜就能收入14万元。

近年来,新城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城区区位优势,按照“统一规划、成方连片、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通过大户承包、“飞地”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最初村民对这类新型农业有所抵触,认为自己没有技术,不可能把它发展好。了解到村民的这些顾虑后,新城街道办事处从寿光市、良庄镇高薪聘请技术员,从开始建棚到蔬菜上市全方位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了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使农民群众掌握了各项种植管理技术,有力地调动了广大菜农的积极性。“办事处非常重视设施蔬菜种植,并给我们聘请了专门的大棚蔬菜技术员,在蔬菜种植和管理上给予专业的指导,目前我们太平村共有设施蔬菜大棚8个,一个棚每年平均能给农户增收5万块钱,大家都非常满意。”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村支部书记李成忠说。

为帮助村民致富增收,新城街道合理调整大棚种植结构,采取“合作社+现代农业+采摘旅游”的模式,采用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种植,种植菜椒、青扁、黄瓜、西红柿、草莓等反季蔬菜及水果10余种。“一个棚的草莓从9月份能持续到明年6月份,草莓个头大、口感好,现在天气虽然寒冷,但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一上午我们就卖出去了2000元的草莓,一年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收入。”王坊村草莓采摘园园主武文清开心地说。

为进一步提高蔬菜品质,保证食品安全,从去年开始,新城街道办事处与清华大学范庆骅教授合作,引进生物降解酶技术,定期给蔬菜喷洒,通过检测,使其达到欧盟标准,上市后受到广大市民好评,现在推广面积达到500亩,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又填满了菜农的钱袋子。此外,在销售模式上,新城街道积极探索电商销售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微信、淘宝,面向全国在网上直接销售农产品,2017年,网上销售额达200余万元,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新城街道已发展设施农业1430亩、各类大棚800个,其中冬暖式大棚200个,蔬菜大拱棚350个,其他设施果树、花卉大棚250个,年增收达到8000万余元,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新闻推荐

肥城法院曝光15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本报泰安2月6日讯(见习记者王坤)2月6日,记者从肥城市人民法院获悉,15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被曝光,这15名失信被执行人均为男性。根据山东省肥城市人民法院公...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