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肥城高新区黄叶村党支部 实行“四带”工作法 创建过硬党支部

泰安日报 2017-09-13 10:36 大字

黄叶村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通讯员供图)

□记者 毕凤玲

肥城高新区黄叶村地处肥城市北部,共316户、1016人,党员50名,耕地1062亩,山林5800多亩。近年来,黄叶村党支部创新实行“四带”工作法,聚力过硬支部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村级发展实现新跨越。2016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8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3元。

分工分线,带着责任抓党建。多年来,黄叶村始终坚持抓支部强队伍,抓党建促提升,为村级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实行支部书记、村主任、支部委员三线推进、分工明确。支部书记负责经营村庄,抓班子带队伍促增收;村主任负责村务日常管理,抓运转抓保障;支部委员负责民生建设,抓惠民政策落实。设立无职党员奉献岗、技术党员指导岗、青年党员示范岗,党员主动认领岗位,实现了分类管理。积极推行“五制一诺”制度,党员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落实“双规范”制度,实行工作效果考评制,形成了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苦干实干,带着目标促增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服务发展作用,群策群力谋发展,立足山区景色优美、山清水秀的独特自然环境,确定了山区综合开发促增收的总体目标。“党员先锋队”带头搞荒山绿化,累计栽植侧柏、黑松128万株,绿化荒山3600亩,分片间伐、等量补苗,集体平均每年增收10多万元。流转土地600亩,种植油用牡丹,集体年增收30万元。发展工业项目,与北京冠恒公司合作新建榨油厂1处,生产销售纯天然牡丹籽油、核桃油、花生油等,集体年增收60万元;与莱州客商联合开发金顶山陵园,年分红60多万元;向闲置资源要效益,利用废弃的防空洞养殖蘑菇,利用老村委院新建小米、炒米面加工厂房,年增收10万元。

民主公开,带着方法破难题。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大事小情群众说了算。干任何工作,提前作预案、评风险,凡违背政策、不符村情、不合民意的坚决不干;做重大决策,严格按照“四步走”的规范程序,坚持民主治村,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凡村级重大事项、重大工程,事前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列席“两委”会议,参与决策;事中全程监督落实,严把标准、纠正问题;事后参与审议,特别是重大工程审验、大额支出审批等,都做到让群众放心、让干部清白。村内佛光河整修工程量大、资金投入多,为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村务监督委员会自始至终全程监督,严把每处质量,管好每分钱的用途,工程进度、标准及费用明细等全部张榜公布,工程进展顺利、质量过硬,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度不断提高。

联系群众,带着感情搞服务。村党支部始终坚持让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真正实现村兴民享,让百姓得实惠、真满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资2000万元,铺设柏油路5000平方米、硬化巷道3000平方米。绘制沿街文化墙,高标准打造佛光河景观带、牡丹园街景、农耕体验区,形成碧波青山、鲜花怒放、果树飘香的世外桃源景象。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中心,配备3名专职人员,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办成所有事”;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实行群众事务代理制度,实现村民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倡树敬老爱老村风,关注关爱弱势群体,村集体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补助60元,免费理发,过生日送寿糕、做唐装;对贫困户、五保户、贫困学生每年给予生活补助;农民新农合、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新闻推荐

突破担当再提速 打好“四场棚改战” 高新区完成全年棚改拆迁任务

本报讯(通讯员刘杰庄健)棚改拆迁5715户,完成年度计划的109%——截至8月6日,高新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棚改拆迁任务,由“拆不动就建不动、建不动就发展不动”,发展到了“拆得好就建得好、建得好...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