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白佛山文化产业园开园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航拍圣水观音广场。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阳 摄■位于文化产业园内的云禅寺。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阳 摄
本报5月2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巢晶)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在细雨蒙蒙中,白佛山更显静谧。经过数年紧张建设,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东平县白佛山文化产业园今天盛大开园,以崭新面貌与游客见面。
据了解,白佛山文化产业园集艺术展示、学术交流、文化游学、心灵洗礼、职业培训、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以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规模宏大、交通便捷等优势,将成为全省“文化圣地、度假天堂”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并与东平湖景区整合,共同争创国家5A级景区。
白佛山古称峗山、金螺山,主峰海拔370米,傲视江淮,绵延迤北挺立10余个山头,若巨龙遨游寰宇,似猛虎横卧东原,岗峦层起,气象万千,分布有石窟造像、祥云洞、三教寺、玉皇阁、碑刻等文化遗迹,因山上有隋代石窟造像而远近闻名。石窟共有大小造像134尊,分为隋窟、唐窟、小唐窟、宋窟和露天造像5部分。其中隋窟始凿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窟内大通智胜佛像通高6.7米,结跏趺于莲座,螺纹肉髻,面相浑圆,手施无畏与愿印。2001年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齐鲁隋代第一佛”。石窟造像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严重,特别是元代修建的大佛前的石墙,不仅挡住了观瞻,并存在倾斜裂隙隐患。为保护文物、合理利用,编制了《东平白佛山石窟造像保护方案》,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11月批复同意。该县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批复,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和改造,面壁800余年的大通智胜佛佛慧重生,同时,中间建有大佛殿,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楼观飞惊,雕梁画栋,前伸、悬空的参拜平台,既保护文物,又为参拜者提供方便。
白佛山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核心区6平方公里,由海南普世南山集团投资50亿元兴建。项目突出佛教文化特色,与泰山道教、曲阜儒学形成“三教汇聚”文化旅游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丰富旅游线路。该产业园在空间上形成“7”字架构,即“两条轴线”与“五个服务区”,规划建设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余个,打造文化经济重要增长极。
为突出文化特色,白佛山文化产业园全力打造文化精品,先后建设了云禅寺、大佛殿、祇园精舍、缘起楼、汉字体验馆、王羲之书法创作培训基地、三面观音广场、文昌阁、天趣园、真趣园、园中园、书画展览中心等项目,舍利文化馆、龙山书院、西大门等正在建设之中。云禅寺位于白佛山产业园西侧,依托原祥云洞、天仙圣母洞文化遗迹,建设了九开间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和观音殿,鎏金瓦覆顶,金殿柱高拔,其中大雄宝殿高19.5米,殿内供奉三世佛,高10.8米,两侧站列十大弟子雕塑,均用汉白玉雕塑,鎏金彩绘,气势恢宏。
白佛山文化产业园坚持园林化布景,利用道路排水和人工集水,增加了11个人工湖,增加了湿度,调整了小气候,栽植银杏、黑松、枫杨、水杉、雪松、沙柳、皂角、山茱萸等大型景观树3万余棵,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空间层次进一步丰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据了解,白佛山文化产业园为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文旅体工程,此次开园将使东平旅游实现质的飞跃。产业园与东平湖景区形成“山水两日游”精品路线,打造“禅山义水”互补优势,每年可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将强力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东平县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5月22日讯(通讯员刘书翔)东平县食药监局为进一步提高辖区食药监管水平,从做好食品药品抽检和风险预警工作入手,大力推...
东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