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尖兵 引爆乡村振兴

泰安日报 2018-05-15 10:28 大字
 

(上接01版)如今,越来越多的第一书记村念起“致富经”,截至目前,第三轮市派第一书记已帮助村级培育产业和致富项目181个,投入项目资金6344.2万元,带动2400余名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就业、增收984万元,帮助新增村集体收入702.61万元,第一书记真正成了村民信赖的“顶梁柱”“主心骨”。

强保障、配“后援”,形成齐上阵帮扶氛围

“去年,市里为每个帮包村平均提供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项目。”市工商局派驻东平县大羊镇杜村第一书记范涛说。他用这笔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引进医药公司,成立玫瑰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玫瑰与中草药,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贫困户”方式经营,实现企业、集体和群众多赢。

为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各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整合资源,在政策上、资金上、人力上提供有力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122个市派第一书记村安排产业扶贫资金2326万元;整合“强村固基”财政扶持资金5700万元,重点向第一书记村和经济薄弱村倾斜,扶持633个增收项目覆盖全部市派第一书记村和省市贫困村;拨付市管党费144万元,支持市派第一书记村开展党员教育、建设过硬支部;从补交党费资金中拨付264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村、经济薄弱村修缮党组织活动场所,拨付660万元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优先向第一书记村倾斜。完善党建扶贫工作机制,调整选派352名专家人才到第一书记村担任科技指导员,打造“干部驻村+科技强村”扶贫帮包新模式。加强教育培训,精心组织岗前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互相交流观摩等形式,提升第一书记服务“三农”和引领发展工作能力。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各级派出单位与行业扶贫单位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为第一书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策划等全方位指导服务。”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各相关扶贫单位会把各项政策内容和要求,第一时间传达给第一书记,第一时间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开辟“绿色通道”,让基层和第一书记少跑腿、多办事、快办事,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扶贫政策的效益。很多派出单位将帮包村作为联系群众、锻炼干部的党性教育阵地,广泛开展组织共建、志愿服务等结对活动,形成了第一书记打头阵、派出单位作后盾、党员干部齐上阵的帮扶氛围。

严要求、真关爱,确保第一书记沉下去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此,泰安市出台《市派第三轮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第一书记驻村和履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完善工作日志、工作例会等各项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县乡挂职干部监督管理第一书记工作责任,健全周报告月调度、抽查暗访、述职评议等监督机制,掌握第一书记驻村和履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推进督促整改,不断提升第一书记工作规范化水平。县乡两级组建第一书记临时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发挥组织力量,强化管理服务,确保第一书记真蹲实驻、发挥作用。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促进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的首要保障。对市派第一书记中表现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示范引领,激发帮扶动力。市里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直选派第一书记有关待遇的通知》,落实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和每年1万元的工作经费等各项待遇,组建驻村工作队,为第一书记订阅三农报刊、办理综合保险,提供履职必要的工作、生活保障。关心爱护第一书记,及时解决他们个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第一书记踏实驻村、安心工作。

驻村以来,第一书记能够按规定保证驻村时间,严守驻村纪律,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展示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良好形象,村里的党员群众都自豪地说:“第一书记是咱们村里自己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派驻肥城市湖屯镇冯庄村第一书记黄繁荣入村之初,自己花钱买铁锨、镰刀,每天早晨6时打扫卫生、平整场地,连续干了一个多星期,村干部心服口服、纷纷加入,他借机召集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研究村庄发展规划,凝聚起党员群众共识。

抓班子、带队伍,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高尚山对第一书记们提出要求:“不仅要把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好,更重要的是要把帮包村的班子建好、把队伍带好,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驻村以来,第一书记坚持将建设过硬支部作为核心任务,从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做起,持续用力抓班子带队伍,村级党建氛围更加浓厚,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市派第三轮第一书记先后走访党员5832名、群众15378户,组织召开座谈会1149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210次;帮助新建党组织2个,发展党员3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3名、后备干部213名。党员群众普遍反映,第一书记来了以后,班子的劲鼓起来了,党员的心热起来了,群众的气顺起来了,村里发展更有希望了。

在去年启动的新一届村“两委”换届中,第一书记积极配合县乡党委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帮助调整选配支部书记40名、“两委”成员296名,市派第一书记村都选出了合格的支部书记和班子,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支过硬的头雁队伍。市民政局派驻东平县新湖镇王官村第一书记朱晓波积极协助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规范村级议事规则,共同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几件实事,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树立了群众威信。支部书记对他讲:“要不是你在这里干第一书记,我这心里真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天地有秤、民心为镜。完成帮包村的脱贫攻坚任务,是时代赋予第一书记的光荣使命,也是第一书记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贡献。岁月铭刻着奋斗的印记,成就昭示着拼搏的艰辛。展望未来,第一书记们更加踌躇满志。市政协机关派驻岱岳区角峪镇先锋村第一书记刘峰说:“我们将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让党旗在泰汶大地脱贫攻坚一线飘扬,引领全市掀起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迸发的新热潮!”

新闻推荐

东平县人民医院培训代表队在 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奖

本报4月23日讯(通讯员侯召辉张秀杰)近日,从中国历史名城、素有“东方雅典”之称的徐州传来好消息,由东平县人民医院培训的泰山医学院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以第一名的成绩喜获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

东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