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名“第一书记”脱贫一线显身手 东平湖畔的乡村“擂台赛”

泰安日报 2018-04-20 11:22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巢晶

“噼啪……噼啪……”在一声声急促的鞭炮声中,东平县东平街道大井村春节后的首个项目——一条长约5.2公里的水泥路建成了。“年前县里刚打完‘擂台赛\’,每个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儿,项目开工赶早不赶晚。”泰山学院派驻大井村“第一书记”高明国说。

在东平,有123名省、市、县“第一书记”驻守在各级贫困村。抓党建促发展,抓项目促增收,“第一书记”们扎根乡村各显身手,以不同的方式打开了脱贫攻坚新局面,成为该县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

一张卡片促党建

春节前,新湖镇刘楼村党员李培旺收到了一份来自村支部的政治生日贺卡,上面印有入党誓词和支部寄语,祝贺他党龄又长一岁,同时勉励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份特别的贺卡由泰安市中心医院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杜鹏设计,目的在于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感,强化责任担当。

“杜书记的礼物很特别,组织这么关心党员,我决不能辜负组织和人民的信任。”读着贺卡上的字句,有着30多年党龄的李培旺激动地说。

“发放政治生日贺卡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目的是让党员把内心触动转化为工作自觉。”杜鹏说,为抓活党建,村支部还开展了“亮身份、亮口号、亮目标,做合格党员”活动,并创办了全县首份村级扶贫工作简报。

组织生活正常了,党员有了归属感,责任也不断强化。“杜书记来后,党员们心气儿更高了,劲儿更足了。”谈起党建带来的变化,84岁的老党员刘丙田说。

党建强化的不止是刘楼村,东平县123名“第一书记”共同把党建列为工作重点。记者从东平县委组织部了解到,一年来,“第一书记”们健全规章制度285个,召开党员大会482次,化解矛盾171次,发展党员28名、入党积极分子47名,培养后备干部125名,为贫困村脱贫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贫困村成项目聚集地

大井村总人口1948人,去年高明国刚到村时有贫困人口67户、207人,贫困发生率10.6%,高出全省水平。

要想脱贫快,还得项目带。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明国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参观,了解到构树育苗效益十分可观,这让他萌生了把育苗基地搬到村里的想法。后来,用80万元扶贫资金建起13个育苗大棚,总面积5000平方米,以年租金8万元的价格租给公司,被占用土地的农户还可获得每亩1000元的流转金,而且公司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一个项目的建设,让集体、一般户、贫困户都分到了一块“蛋糕”。

同是省级贫困村,省水利厅派驻老湖镇的7名“第一书记”将扶贫资金打捆使用,整合东平湖移民、南水北调、扶贫等资金34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00亩的水利扶贫产业园。目前,一期项目竣工,一家中型绳网加工企业已投产,解决了百余名移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二期工程将于今年9月建成投产。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吃透扶贫政策,加大对上争取,贫困村照样能做项目。”东平县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省水利厅派驻老湖镇西村四村“第一书记”张杰说。

“擂台赛”打出更强工作干劲

“第一书记”人数众多,如何调动积极性,深度释放扶贫潜力?东平县决定摆一场“第一书记”擂台赛。“擂台赛”从去年8月筹备,内容分为党建工作、脱贫攻坚、招商引资、对上争取、民生服务、美丽乡村六项内容,前两项必选,后四项选做。打擂以述职汇报、现场观摩、民主评议形式进行,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

得知要摆“擂台”,“第一书记”们个个摩拳擦掌。省交通厅派驻接山镇前寨子村“第一书记”于光,实施“四化”工程,树起“美丽寨子、因你而美”的乡村品牌;泰安市工商局派驻大羊镇杜村“第一书记”范涛,流转土地330亩、山林90亩,与企业合作建起玫瑰庄园,村民每亩土地获得流转费800元,村集体增收6万多元,贫困户也转身当起工人。

近日,46名省、市、县“第一书记”进行“打擂”,决出了“最美第一书记”“十佳第一书记”“优秀第一书记”。“擂台赛既是比武场,又是大课堂,同台竞技,相互学习,我们才能干得更好。”对于举办“擂台赛”,张杰这样说。

“擂台赛展示了工作成效,交流了工作经验,激发了干事热情,为强化‘第一书记\’管理、助力脱贫攻坚找到了突破口。”东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强介绍,一年来,各级“第一书记”所在村对上争取资金7634.2万元,新上扶贫项目69个,新增就业岗位1360个,5805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泰美宝法肿瘤医院庆祝建院20周年被患者称为“生命的绿色加油站”

本报讯(通讯员李亚楠)日前,泰美宝法肿瘤医院建院2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二十年来,泰美宝法肿瘤医院以独有的专利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花园式就医环境、人性化优质服务为患者控制肿瘤...

东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