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现代大爱民政” 推动全市民政事业跨越提升

泰安日报 2017-10-26 10:37 大字

在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厨师正在教老人们做鱼。(资料图) 记者 隋翔 摄

□记者 巢晶

近年来,泰安市认真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着力抓重点求突破,解难点补短板,培亮点树形象,加快建设“现代大爱民政”,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实现跨越提升。泰安市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工作被列为全国地方民政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五星级中国慈善公益城市,荣登“中国城市慈善公益百强榜”,先后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平台式”综合救助机制和农村幸福院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仅从这些全国性荣誉,便可一窥泰安民政事业的斐然成绩。

“平台式”综合救助打造助困“绿色通道”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民政兜底让困难群众心中有底。过去的5年,泰安市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救助人性化,数字来说话。近年来,泰安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11年的月均301.25元、年均1487.5元,提高到499元和3562.5元,保障标准年均分别增长13.1%、27.9%。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建立,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2011年的2488元、1525元,增长至6262.5元和5050元,年均分别增长30.3%和46.2%。

在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平台式”综合救助新模式的建立。这种“一门式受理、多部门联动、立体化救助”的做法已经被民政部推广。“平台式”救助新模式,有效整合了各部门救助资源,促进了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社会救助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各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均设立了救助窗口,为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打造“绿色通道”。

“平台式”社会救助依靠一个平台,实现救助“数出一门”。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救助资源与救助需求对接平台都已建立。这种平台不仅收录数据,还会优先照顾到最困难的人群。记者获悉,泰安市按照全市总人口6%—10%的比例,采集困难群众家庭基本数据信息,建立覆盖全市所有部门、单位救助对象的困难群众数据库。利用集中救助软件系统,使最需要救助的对象始终排在最前面。部门组织的各类救助活动均从数据库中选择救助对象。实施救助后,救助成果24小时内准确录入反馈到系统。截止到去年底,市、县均建立了困难群众数据库和查询平台,均成立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构。数据库共采集困难群众信息18.08万户、30.9万人。

让老有所养 补“床头”也补“人头”

养老,一直是民政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过去的5年,泰安市福利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老有所养,这个“养”字依靠的不仅是人,还有场所。泰安市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的加快推进,让老有所养更安心、舒心。据统计,5年来,全市累计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93个、农村幸福院1063个,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5万张。

山东泰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一期室内外工程全面完成。8月14日,项目运营签约仪式举行,泰安市中心医院“接手”,标志着项目已由建设阶段转入运营阶段。这种运营模式将对泰安市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2016年,以泰山区、东平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泰安市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泰山区探索推出了以社区养老服务站所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被民政部推广;在全省率先建成后七里、花园、元宝3家省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越来越普遍,在过驾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要2元钱就可以吃饱吃好一顿饭。而且中心设有活动室、休息室等,让老人在中心就像在家一样舒心。

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5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做到既补“床头”,又补“人头”;去年又出台了《泰安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在规划约束、土地保障、财政补助、投融资支持方式等方面实现了政策支持新突破。全面落实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三项制度,为困难残疾人每月发放82元的生活补贴和80元的护理补贴。

过去5年,泰安市福利彩票累计销售27亿元,市级筹集公益金2.6亿元。慈善募捐实现新突破,5年累计募集善款6.1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50多万人次。

“菜单式”志愿服务扮靓城市文明

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泰安市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社会组织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去年底,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发展到2632个,涌现出了小荷公益、泰山义工、平安协会、泰山救援等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公益慈善品牌。部分协会不断争取到国家项目支持,并通过“99公益日”等多方筹集资金,扶弱助困。

2015年底,泰安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志愿服务模范城”试点市,这与泰安市深化志愿服务精细化、制度化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泰安市创新推出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被民政部、团中央、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推广。全面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去年底注册志愿者达15.8万人。他们在扮靓城市文明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社工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泰安市注重大力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共设立社会工作岗位1411个,448人考取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达到5500人,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中级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800人,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50人。建成1—2个市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2—3个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基地。到2020年,实现每个城市社区至少设置1个社工专业岗位,建成一支500人规模的农村社工专业人才队伍。

近年来,泰安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社区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1个街道、4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全市43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此外,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突破。去年泰安市第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4个县市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再次实现双拥创城“满堂红”。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连续5年提高,年增长10%左右。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不断深化,为民服务能力实现新提高。惠民殡葬政策覆盖人群由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和“三无”人员等低收入困难群体逐步向全体居民拓展。大力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初步构建起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地名公共服务更加完善,11000余块地名标志遍布城乡,对区划界线定期联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有序推进。泰安市代表山东省接受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普查监理和质量评价,得到检查组一致好评。

未来,全市民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作出的一系列新部署,坚持以建设“现代大爱民政”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工作指向,解放思想,创新作为,全力推动泰安民政工作走前列、争一流、创品牌。

新闻推荐

加拿大侨领捐赠泰安 96.6万元图书

本报10月12日讯(记者董文一)10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鞠向群会见加拿大知名侨领、江苏省侨商总会常务副会长、加拿大信达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吴选明,希望更多的海外侨商来泰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东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