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滩区迁建 搬离黄河滩 百年安居梦圆

泰安日报 2017-10-12 10:38 大字

搬进新居的村民。记者 隋翔 摄耿山口村村居旧貌。记者 隋翔 摄

□记者 秦承娇 巢晶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搬进新社区?”在耿山口老村内,一位村民领着刚刚放学的孩子爬坡回家。

从东平县城驱车一个多小时,跨过黄河大堤,穿过一片开阔的耕地,一座悬在半山腰的小村庄呈现在眼前。这里便是耿山口村。耿山口村位于黄河滩区,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遭遇大小洪水40余次。

居住在黄河滩区的群众,大多一辈子就干三件事:种地、抗洪、盖房,不断重复着“抗洪——重建——抗洪”的悲情轮回。“东防清,西防黄,一到汛期两头儿忙”,这是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汛期时的真实写照。银山镇耿山口村与黄河相伴了600多年,搬离滩区、安居乐业,成为群众一代又一代的梦想。

2015年和2016年,东平县先后被纳入全省黄河滩区迁建一期和二期试点,总投资3.16亿元,涉及4个村(耿山口、马山头、南刘、北刘)、4436人,建设3个社区,总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

10月15日,一期试点的耿山口村783户、2331人将全部搬进新社区。试点启动以来,东平县围绕“让滩区群众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因地制宜,定向施策,统筹推进搬迁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共建”,整体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全面推进山东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水患

耿山口村人的忧虑

1958年7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了—场自1919年黄河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最大的一场洪水。仅山东、河南两省的黄河滩区和东平湖湖区,淹没村庄1708个,灾民74.08万人,淹没耕地304万亩,房屋倒塌30万间……

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一段史料,而对于耿山口人来说,这是真实的伤痛。耿山口村党支部书记耿进平介绍,那一年他不过六七岁,黄水袭来,民宅顷刻成为废墟,到处是惊慌失措的村民。“1982年之前,水患频繁,有时连续两三年水淹庄稼,水深达到四五米深。”耿进平说。

黄河在东平县境内全长32公里,滩区大部分位于黄河东岸,涉及4个乡镇,共计66个行政村,6.82万人,总面积92平方公里。耿山口村60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黄河沿岸。耿山口村分为两个自然村,其中紧临黄河沿岸的丁庄受水患的威胁最大。

“水说来就来,四五米高的浪头翻卷着往前冲,墙倒屋塌,当时人都吓傻了。”村民耿忠坦亲历过1982年的洪水,全村多数房屋被冲倒泡塌,淹死的牲畜都漂在水面上,有不少村民丧命,耿忠坦的哥哥耿忠龙因躲避不及被洪水卷走。

这是耿山口人遭遇的最后一次洪灾,然而水患已经成为耿山口人内心深处的恐惧。“1998年黄河大水,全村所有的成年男子日夜守在堤岸,时刻准备抗洪。”耿山口村支部副书记耿进周当年18岁,这是他第一次见识黄河发怒。“晚上,我大伯坐在我旁边,提醒我千万不要睡着,一旦听着洪水来的声音就抓紧跑,他们遭遇过洪灾知道黄河水的厉害。”耿进周很庆幸,那一年的黄河水距离庄稼还有一米便慢慢退了下去。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房子盖得一家比一家高,有人一辈子要盖7次房子,一辈子赚点钱都留房子上,怎么能不穷?”耿进平介绍。由于频遭水患,村里的房子地基用石块砌地一人高,中间用土夯实,当地人称之为房台。房台高筑,每家就如同住在一座小山坡上。如果算上地下部分,村民的房台比房子都要高,盖房成本是滩外的两倍还多。

靠黄河的丁庄人筑高台避水患,靠山的耿山口村人则从上世纪50年代便一步步向山上“挪窝”。耿山口村靠着一座青石山,是优质的石材,每凿出一个平台村民就赶紧建一座房子,房子沿着山势越盖越高。

耿山口村内的道路,都是一米宽的小路,用石块拼接铺垫,村民经年累月地走,石块已经磨得光滑。“冬天下雪路滑挑水挑不上去,只能扳房檐上的冰柱融化了喝水。”耿进平说村里人做梦都想搬出滩区。

搬家

用最快的速度离开

耿进平和村民们做了几十年的梦,终于要实现了。

2015年,省政府将东平县纳入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一期试点工程。“当时,我就觉得我们搬离滩区的机会来了。”耿进平多次找到镇政府,积极争取这次机会,“我们耿山口村已经准备了10多年了,没人比我们更合适。”

2015年7月,耿山口村被纳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指标下来后,耿进平高兴得几夜没合眼。8月8日,原定早上六时开始动员村民签订《搬迁协议书》,村民接到签协议通知后,头一天夜里就有人来排队等候,第二天天蒙蒙亮,村委会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全村783户一天内全部完成签约。

“这根筋扭得这么快,那是因为吃过亏。”村里人明白,这一天完成的协议书签字,是耿进平和耿山口村人几十年努力的结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村都在黄河滩‘刨食儿\’,家里穷得最怕来客人。”耿进平说,黄河滩区村庄的特点之一就是贫穷,因为处于黄河滩区,国家政策限制发展企业,很多村民活了一辈子,就干了种地、盖房两件事。

耿山口村守着一座光秃秃的青石山,想要吃饱穿暖有钱赚,只有发展建材产业。1982年,刚刚接过村支部副书记的耿进平开始带领大家建石子厂、石灰厂。双星石灰厂是全村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厂子当年投产,当年回收成本,并净赚8万元。仅3年时间,村里以股份制形式建起7家石灰厂、3家石子厂。同时,带动运输、餐饮、维修、加油等相关产业,村内工副业项目达到40多个。

腰包鼓了,房子仍旧是个难题。耿进周说,“村民的房子围着山建,早些年山上开采放炮,掌握不准炸药用量,经常把房子震塌。”随着山石开采,山体变得松动,那时村里人不止担心黄河水患,还担心滑坡等山体灾害。

2000年,银山镇为了安置黄河滩区村庄的群众,在黄河大堤外盖了一片新房子,要求地势比较洼的村庄群体先搬出来。耿进平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积极动员群众搬迁。为了让群众们享受到福利政策,甚至给每一位搬迁的妇女开出每月补贴1600元的待遇。令耿进平没有想到的是,部分村民抵触情绪强烈,有位老人打出了“人在老屋在,誓死不搬迁”的标语反对,不愿搬迁的村民甚至将耿进平告到了县里、市里、省里。

最终只有100多户村民搬到新村。事实证明,这部分搬出去的村民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上都得到了便利。耿进平也因为这一次搬迁总结出,“搬迁要搬就得全搬,不能丢下一户,最重要的是产业要跟上,进了社区老百姓要交物业费的,你不能让老百姓搬得起、住不起。”

“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对村民说,我们早晚要搬进社区。”进社区成了耿进平最大的心愿,年年开会年年提,但一直困于各种原因而未得实现。

2015年,耿山口村迎来机遇。这一年,为确保黄河滩区居民安全,山东省开展居民迁建试点,对滩区群众给予重点扶持。村民早就有思想准备了,上一次没有搬迁的村民最先签了字。

安居

梦想照进滩区现实

2015年12月30日上午,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启动仪式在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新社区举行。新村安置点确定在银山镇政府驻地、220国道以东。安置点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同步建设居民楼、综合服务楼、老年公寓、幼儿园、商业街等,群众可享受镇驻地的供水、供电、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安置点距离原村不到4公里,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如今在银山镇政府旁边,一片有着31栋高标准住宅楼的现代化小区已经建成,这里便是耿山口社区。“10月15日,耿山口村的783户、2331人将全部搬进新社区。”耿进平介绍,耿山口社区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今年7月15日,丁庄村168户村民已经搬进了新社区,剩余群众将于本月中旬全部完成搬迁。

自此,耿山口村告别了黄河滩区的旧时代。“十几年的夙愿终于达成了,这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耿进平感慨。

与耿山口村类似的黄河滩区村庄还有60多个。针对东平湖库区实际,东平县通过列入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争取到每人3.19万元的省级以上扶持资金,优先保障“落河村”“近堤村”搬迁。而在搬迁过程中,村“两委”干部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房屋评估上自动降一个等级、在房屋丈量上自动减一个平方,主动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耿山口村的新社区,整村搬迁,上级资金8000万,还有4000多万的缺口需要村里自己想办法。

“一家五口人,要了一套134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就花了两三万元。”已经入住新区的邵玉峰是丁庄村民,“老房子离黄河也就50米,过去汛期听着黄河水拍打河堤,整晚不敢睡觉。”新社区电梯入户、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与镇政府、小学等一街之隔,生活十分方便。

现在,邵玉峰是耿山口社区的一名电工,父亲在银河浮桥上班,妻子在家照顾小儿子,大儿子就在社区对面的实验小学上学,一家人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比起过去在外打工的日子好太多了。

“社区按抗8级地震的标准设计的,往下数好几代都不用再操心盖房了。”耿进周介绍,盖房子盖怕了的耿山口村人对房子质量严格把关,邀请青岛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特级资质施工企业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建设过程中,选聘了20多名群众代表和监理单位组成监督小组,24小时巡检,所有建材,从进场到实验室检测,全部在监督下完成。耿山口社区先后被省住建厅和泰安市住建局评为“山东省城镇棚户区改造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优胜单位”和“泰安市建设工程优质结构杯奖”。

新生

打开安澜的新画卷

如今,邵玉峰的老房子已经被拆除。在黄河岸边、丁庄旧址上,再也不见往日房台高筑的民居。在168户回迁群众的旧址上,现已平整出150余亩土地。10月9日,两辆手扶拖拉机正在这片土地上轰鸣翻耕,来年春天,这里将种下新的希望。

“等老村村民全部搬完了,耿山口村的半片山也会复垦为耕地。”耿进平介绍,等土地全部复垦之后,明年会将复垦的土地和原先村民的土地共1000余亩进行流转,盘活用好搬迁群众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由公司、合作社或种养大户统一流转经营,发展绿色蔬菜、生态养殖、林果花卉、休闲采摘等特色种养加项目,搬迁户在获得土地租金、年底分红的同时,还可获得一定的务工收入。

评定滩区迁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坚持“挪旧窝”与“创新业”并举,搬迁与致富同步,解决群众搬迁新居的后顾之忧,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能致富”。

2007年,随着山石资源枯竭、建材市场价格走低,耿山口村再次陷入发展瓶颈。涅槃才能重生。经历危机后的耿山口村人积极谋划,开始“二次创业”。而由于超前谋划,耿山口村人“二次创业”发展的工业园区,距离新社区仅1公里,园区、社区“两区共建”模式已经成型。

耿山口村以股份合作形式引进成立了欧雷航空运动器材研制公司、温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长宏制衣有限公司、健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银河浮桥等新兴企业。“新兴企业加上银都宾馆、土地合作社等,能吸纳1500人就业。”耿进周表示,未来,耿山口村人将在新的故土上创造更长久的幸福。

耿山口村之后,东平县黄河滩区的迁移开始扩大铺陈开来。2016年,按照省发改委的要求,启动了二期试点工程。省政府将东平县纳入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二期试点工程,涉及银山镇马山头村、南刘村、北刘村群众699户,2105人,建设马山头、南北刘两个社区,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总投资1.55亿元。目前马山头社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南北刘社区即将封顶,年底可全部达到交房标准。

“第二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了耿山口村,搬迁到新社区之后,复垦的土地计划将与耿山口村一起搞一个大的产业。”马山头村的村支部书记战东福表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的黄河,默默地沿泰汶大地穿流而过。在这里,留下了繁荣的过往,也留下苦难的记忆,人们对于黄河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几百年来不敢想、不敢做的事,终于做成了。”耿进平说。

千年黄河畔,一幅安澜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东平县开发办 多举措促产业化项目扶贫

本报9月25日讯(通讯员马明李聪)东平县开发办围绕上级扶贫政策,加强产业化项目扶贫力度,对项目有重点地规划,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在实施的产业化发展项目中,通过扶持企业、合作社进行项目基础设施建...

东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