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实行“双报到”,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志愿服务队 泰安政法:疫情防控 铁肩担当
泰安市委政法委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协助泰山区财源街道科山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办理临时出入证。□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本报通讯员 尉海波 张磊
2月11日,记者在泰山区泰前街道科大社区看到,社区党总支书记、网格长王相红正带领社区网格员,将防感冒的中药包,挨家挨户地送。
从防疫战打响到现在,她与其他网格员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负责社区5000多户居民的排查宣传工作。她告诉记者,现在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社区已把辖区所有网格内的单位、网格员、居民志愿者都调动起来,全面排查外来人员。
泰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德文说,“要加强重点管控,对与疑似、确诊病人有接触的人员做到全覆盖建档立卡,一人一策落实防控措施,做好隔离观察。要充分信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网格化作用,加强联防联控,有效凝聚工作合力。”
民警李弦荣获二级英模称号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部署以来,泰安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专门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志愿服务队,到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泰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德文带头到社区报到并参与值守,班子成员全部到社区“双报到”。通过以上率下,全体政法干警纷纷行动,努力为社区群众织就一张疫情防控保护网。其间,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泰安民警李弦就是其中一位。
1月21日,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网安大队民警李弦在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网络公开巡查执法和案件研判时,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因公牺牲,年仅37岁。
在同事眼中,他是信得过的“好战友”,专业的素养、高超的本领,让大家由衷地敬佩。带过他的领导说,一年365天,李弦有200多天都奔波在出发的路途上,不管多么紧急的任务,一声令下,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赶到。
在家人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出差办案、加班加点,经常不着家,时间久了,家人也都慢慢习惯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工作狂,只是因为内心还有追求,于是就得努力工作。和一样遵循自己内心,无法停下步伐的兄弟姐妹们共勉!”李弦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他的追求,便是对警察职业的付出。
近日,公安部决定追授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民警李弦二级英模称号。
关爱送到基层一线
“战疫”关键是防控。广大政法干警在抗疫一线,与病毒激战,如何保护好自己?近日,在泰安市人民检察院上演了温情一幕!
上班伊始,泰安市人民检察院将原本用于干警上班使用的1000个口罩,优先保障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基层院干警。
2月5日7时10分,泰安市检察院检察事务保障部带着市院党组的关爱出发;7时45分,因肥城全城封闭,工作人员在城外交接物资;8时30分,到达东平县院,将防疫物资送到一线干警手中;9时27分,到达高新区院,交付物资;10时10分,到达泰山区院,交付物资。他们3个小时内,行程近200公里,驰骋4个县市区,将组织关爱及时送到基层干警防控“疫”线。
基层检察院同志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将坚定信心,发扬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一手做防控,一手抓办案,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防控不忘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泰安两级法院根据最高法院和省法院相关部署要求,及时通过微博微信、官方网站和当地媒体发布关于疫情期间网上立案、网上诉讼服务和申诉等工作的通告,积极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网上立案、网上开庭。
他们通过“互联网+法院”进行远程庭审,既有效减少人员聚集,保护健康安全,又推进执法办案顺利开展,依法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实现抗击疫情、执法办案两不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影响。
据统计,2月1日至2月10日,全市法院收案217件,结案457件,其中通过互联网开庭或微信、电话等方式调解各类纠纷20余件。
为方便群众及时了解疫情防控的有关法律,积极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泰安市司法局专门收集整理了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并对疫情防控期间,政府依法可采取的措施,公民、组织违反法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国家公职人员失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司法解释,让广大市民依法协助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市委政法委融媒体中心在新华社“我在中国”客户端,开设《战疫情,泰安政法在行动》专题报道,发送稿件120篇,全市一万多名政法干警热情参与。
目前,泰安政法机关共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等力量2万余人投入战斗。全市政法干警积极配合社区、村居等基层单位,第一时间随访掌握重点人发热情况,做好感冒发烧病人就医提醒及通报等工作。截至2月11日,随访人数29474人。
新闻推荐
记者对话泰安首例治愈患者 “新冠肺炎不可怕,疫情必定被战胜”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刘小敏2月3日9时,经过7天治疗,东平县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走出东平县人民医院沙河站院区...
东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