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先天不足”为“后天优势”潼射镇产业引擎推动乡村振兴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11月7日,立冬,在射洪县西北边陲的潼射镇板桥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正式开始搭建大棚,寒风中的村民干劲十足,劳动场面热火朝天。
“乡村如何振兴?我们认为发展产业是最关键的一环。”镇长薛轶说,镇党委政府曾为产业发展讨论过多次,如何克服地处偏远、山高沟夹和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先天不足”成为了大家聚焦的主要问题,经过多方考察求教,一致决定走特色产业这条路子。
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老”产业
潼射粉条,是驰名县内外的著名土特产品,也是该镇产业的“老字号”,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由于当地特有的山泉水及红薯品种,所制作的条粉品质上乘,深受县内外群众喜爱,目前有标准生产加工大户6户,年产值500余万元,带动全镇2000余户农户增收,但因为产量有限,每年都供不应求。
“销售市场火爆,但供应量不足,产业优势得不到发挥。”通过帮扶单位扶助,潼射镇在粉条的主产地北寨村组织成立了手工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由帮扶单位出资5.79万元在新建集加工、仓储、晾晒为一体的330多平方米标准化粉条加工坊,年产粉条20000多公斤,并对手工粉条包装提档升级,使北寨村的红薯粉条在不失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生产工艺更规范,产品质量更优良,销售数量稳步攀升,带动了1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67户村民增收。同时把新作坊租给合作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00元。
“红苕如果直接在市场去卖,1亩大概卖个1000元,但如果把红苕加工成粉条,1亩就可以卖6000元以上,价格成倍增长。”北寨村“第一书记”李明君说,专业化设备的增添让粉条产量也成倍增长,带动了更多群众增收,下一步还将和镇党委政府一道对粉条进行包装和品牌打造和品牌注册,并通过电商等渠道扩大销路。
完善基础设施壮大“旧”产业
在潼射镇金马村姚家山,沿着水泥路而上,两旁整齐栽植着丹参、玫瑰等。去年引入的四川三生万象农业有限公司正着手打造以药材和花卉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
“引入一个产业不容易,业主有做大产业的想法,我们就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薛轶说,通过与公司负责人陈丽华多次沟通,镇党委政府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修建蓄水池5口,解决了基地用水的问题,并在原来基础上开挖了环山路10公里,让基地的规模扩大了两倍。
“去年我们种了葡萄、丹参、玫瑰等,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带动了该村10多户农户增收,今年我们计划种植300亩油牡丹,11月中旬就要开始栽植。”陈丽华说,油牡丹亩产值预计可达5000元,基地的扩大和产值的增加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
“每亩坡地100元每亩的租金,而且每年按照5%递增,这样把过去闲置的荒地利用起来了,务工每天60元的工钱,大家都愿意来这里打工。”村民文正平在基地从事管理工作,他对这两笔收入很满意。
筑巢招凤栖引进“新”产业
在潼射镇板桥村村委会旁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业主刘义波正带领村民们在搭建生产大棚。
“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地,全是长的野草,但是土壤却很肥沃。”村支书贾斌说,去年底,他带领村民清楚杂草、清理沟渠,整理了50多亩土地,多方寻找业主,通过网络平台与刘义波进行了联系,实地考察后决定在这里种植羊肚菌,组建了婷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羊肚菌市场销售好,亩产值上万元,经检测板桥村的土壤适宜羊肚菌种植,加上我们公司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一定能产生很好的效益。”刘义波说,由于羊肚菌的种植周期短、收益高,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我家流转了3亩地,我在这里务工每天可以挣60元。”村民任永祥说,羊肚菌种植正值农闲,不影响大春生产,大家都很乐意,不少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
“此外,我们还联系了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刘成平回乡创业,流转土地50亩进行鸵鸟养殖,目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完成。”贾斌说,随着这些产业的落地见效,板桥村将逐步改变过去单一传统农业的路子,走上产业振兴的新路。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按照巩固提升一批、发展壮大一批、多方引入一批的思路,对原有的米枣、核桃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振兴乡村经济。”镇党委书记宋世洪表示,潼射镇将因势利导,把“先天不足”转化为“后天优势”,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刘洋贾明高)
新闻推荐
(王金全全媒体记者罗明金)日前,陈古镇采取六项措施,出重拳保护农村环境。该镇建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和水资源保护委员会,由镇党委...
射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射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