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三岁女儿托付友人照顾 出狱后21年遍寻却一无所获 “孩子丢了就要拼命找回来”
清早,从重庆梁平县出发,坐3个多小时的车到达达州,再从达州转车坐6个小时的长途到成都时,天已经黑了。揣上四五千块钱现金、扛着自家田里产的几十斤蔬菜、水果,梁平县农民田道伦又一次踏上了旅程。
1990年,小女儿3个月大时,田道伦便托成都的朋友帮忙照顾。后因“故意伤害罪”入狱后,田道伦便与朋友失去了联系。
1995年到2016年,出狱后的田道伦每年都会来成都找女儿,营门口立交桥下开了30多年的化成旅馆是他多年来的驻扎点,田道伦已经记不清今年是自己第几次来成都了,但每次都失败而归。
入狱
三岁女儿音讯全无
1987年5月23日,看着刚刚出生的小女儿田路杰,重庆人田道伦心中悲喜交加:喜的是家里除了2个闹腾的儿子,夫妻俩觉得要个女儿也不错;悲的是意外出生的这个女儿,会让家庭面临一笔无法承受的罚款。“所以我把娃儿带到成都来了,我工作忙,老婆在老家带儿子没办法常来成都,从1989年到1990年之间,前前后后有3户人家照顾过我女儿,朋友李文均是第3家,一个月给他200块。”
李文均是营门口一带的商户,从事服装销售,和田道伦的原木销售店隔得很近,两人一来二往也便熟络了。田道伦回忆,“李文均是遂宁人,很喜欢我的娃娃,照顾得也很好。因为他的儿子平平当年5岁,就比我女儿大2岁,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
1990年6月,因为在一次纠纷中田道伦失手伤人,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了他5年有期徒刑。“被抓得很突然,还没反应过来就在监狱里了。我写了封信寄到李文均店里,想让他先照顾好女儿,可一直没有收到回信和消息。”
联系不上李文均和年纪尚小的女儿,妻子石世杰为此“发了疯”,“我坐了牢,女儿又丢了,她接受不了,精神就出了问题。”出狱后田道伦便独自前往成都。“变化太大,人都不认识了,只认识现在营门口立交桥下面的化成旅馆,一直经营着。”好景不长,妻子的医药费,以及没有经济收入的那5年,家中积蓄本就所剩无几。带着遗憾回到家中,当时46岁的田道伦不再经商,当起了本本分分的农民,“没钱没法出去找,种了粮食卖了钱我再找。”
找她
只想确认她过得好不好
田道伦已经记不清今年是自己第几次来成都了,营门口立交桥下开了30多年的化成旅馆成了他多年来的驻扎点。“你知道以前这边有个卖衣服的叫李文均吗?他兄弟叫李文才……”一遍又一遍,田道伦每次都“凭着感觉”一路找一路问,可惜都是失败而归,“每次待1、2个月,粮食卖光了、钱用光了就回家。”
前不久,田道伦联系上了同县的肖文友,“他是大学生,懂得多。想拜托他在商报给我登一份寻人启事。”田道伦告诉记者,“我现在在重庆生活,我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心安。我找她不是想让她做什么,也不用非得让她知道有我。我只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20多年前失去联系,不是遇上了坏事就好!钱花光了就种地挣回来,孩子丢了就要拼命找回来。”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找到化成旅馆的老板李婆婆,她很激动:“我很早以前就认得他,太不容易了!一个人来成都找孩子,都住在我们店里,他拿着地里种的东西来卖,卖了钱维持生活。”
根据田道伦提供的信息,记者多方联系找到了疑似李文均的信息,有网友透露这位“李文均”是遂宁射洪县人。9日下午,记者联系到这位“李文均”所在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确实有叫这个名字的人。但我们管他兄弟叫李大力,不知道是不是李文才。他们父母辈不在了,两家人全都在绵阳打工,常年不在家,根本联系不上。”面对这样的结果,田道伦认为这仍是一丝希望,“可能就是!今天联系不上,明天就联系上了,我不会放弃!”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戴佳佳
新闻推荐
为“绿色经济”提供强大引擎漫步遂宁滨江路,一旁是现代的都市建筑,另一旁是沿河堤绵延开来的绿地、公园,清澈的涪江水倒映出车水马龙和万家灯火。在遂宁,“绿色经济”这个抽象的词触手可及。“地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