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喜的戏画人生
□张守清(绵阳)
前不久在射洪走亲访友,看到一张戏画,包公的黑花脸和川剧《荷珠配》小丑赵旺的半身像,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栩栩如生。包公的黑胡须上,写着白色的短诗:“铁面无私不徇情,两袖清风不枉法。清除贪官反腐败,本相自有狗头铡!”旁边站着川剧《荷珠配》中的丑角赵旺,俊扮脸、粉鼻梁,奴帽、蓝衫,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这幅精美戏画的作者,就是我的师父、82岁的师父赵光喜先生,戏画依然画得极美,50多年前,是他的戏画,把我引入了川剧艺术的殿堂。
那是在我的家乡射洪县潼射场,由古庙改成的潼射小学有一座古戏台,戏台正面有一个宽宽的坝子,坝子里有一棵黄桷树。这里既是潼射小学的操场,也是看戏的坝子。
潼射场的人喜欢看戏,每当演戏时,赵先生就会画不少的戏画,上面画着有穿莽袍戴胡子的花脸,有穿靠子拿花枪的武将,有戴纱帽的文官,有穿蓝衫的小生,有斯斯文文的小姐,还有俏皮活泼的丫环……写着《铡美案》《血手印》《做文章》《花田写扇》……张贴在潼射供销社、医院、乡政府、上场口、下场口……这些戏画被老乡们口口相传,也不免议论起戏画作者——乡邮递员、潼射业余剧团团长赵光喜,说他在外地工作,潼射要办业余剧团,专门把他调过来。
演戏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们就从人缝里混到学校院子里去看戏。也认识了那时候的赵先生,个子高高、头发浓密、脸膛方正,皮肤白晳,明眸皓齿,笑容满面,洋溢着青春活力和艺术风采。
在戏中,我们认识了刚正不阿的包文正,认识了忘情负义的陈世美,认识了《刺目劝学》的李亚仙,还认识了那不学无术出尽洋相的小丑徐子元……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剧中人物,铿锵激越的川剧锣鼓,悠扬婉转的管弦音乐,那优美的川剧唱腔。戏剧艺术的美,全方位地点亮了我们灿烂的金色童年。
长大些,赵先生把我们组织成娃娃班。我们演戏了,我主演《柜中缘》的淘气,在家乡走红。后来,我痴迷于戏,说戏、讲戏到写戏评、研究戏剧。这些都源于赵先生的戏画和戏报,是他的戏画和戏报把我们引入了神圣的川剧艺术的殿堂。
我敬佩赵光喜先生,感恩师父赵光喜先生。
一晃眼,走在潼射街上为乡亲送信送报的乡邮递员、业余川剧团团长赵光喜就已经80多岁高龄,由年轻英俊进入了耄耋之年。他依然壮心不已,为川剧奉献着光和热。
赵先生退休后到射洪居住,又参加了射洪县戏曲协会,参加老年戏曲演出。地震那年赵先生摔断了腿,不久又患上面瘫,没法演出了,就打锣鼓,为协会写戏报、画戏画,写文稿宣传好人好事。先生说:“我一无职,二无权、三无官,四无衔。有一副饿肚皮,有几根硬骨架。”他说自己:“人老了,但心不老,我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如果错了,就老有所弃了。演戏,桩桩站出去了,肉招牌挂出去了,那就是要整好,观众才喜欢看。”演戏的时候,如果需要救场,人们就喊:“老赵,来一段!”于是老赵就登场,有时说金钱板,有时说快板,有时说小品,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赵光喜先生擅长戏曲、曲艺、绘画、书法、新闻、散文……他还甘当伯乐,做人梯,为许多青年人架起人生金桥,让他们从戏剧艺术中领悟做人的真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人生。他没有一官半职,甚至没有自己的住房。他所有的是他的人品、才能和独特的人格和个性,这正是他人生最可贵的无价资本。
新闻推荐
“我的工钱能够领到啦!”昨(11)日上午9时许,在市委群工局接访室,来访者徐光奎听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付康的答复,凝重的面部表情顿时舒展开来,露出开心的笑容。早上,付康提前来到市委群工局,等候...
射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射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