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眉山最美交警:好男人有担当——记眉山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张孟军

四川法制报 2016-04-12 23:43 大字

张孟军(中)深入治超一线

张孟军(右)雨后街头现场纠违

文国权 熊勇 文/图

早晨6:30起床,督促孩子上学,做早餐给重病卧床的妻子吃,然后将妻子送到医院理疗,于9:00前赶到大队上班;

中午,要么去医院探望妻子,要么趴在办公桌上小憩一下;

晚上,下班后到医院接回妻子,做晚餐,为妻子理疗两个小时,于22:00左右照顾妻子上床睡觉……

这是一名眉山交警的作息时间表。他从2013年起,已坚守了1000多个日夜。解读这份时间表,我们或许看到的是家庭负担的沉重,走近这名交警,我们发现,工作是他的“第一”。

他的事迹万千网友点赞,堪称眉山最美交警。对工作敢想敢干、对群众有情有义、对家庭不离不弃,他用坚强与付出诠释了什么是男人的担当。

他是谁?他是眉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张孟军。

■ 敢想敢干 工作永远是第一

说起张孟军,直属一大队大队长杨静华赞不绝口:“讲政治、守纪律,是一个爱岗敬业、敢想敢干的人”。

张孟军1971年出生,1989年入伍,2006年转业到交警直属一大队。

初到交警系统上班,张孟军赶上“三基工程建设”,作为内勤,负责材料组卷。对于相关业务,张孟军当时一窍不通,但他在部队多年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不认输”的倔劲上来了。他在网上积极查阅资料,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在办公室加班加点边学边干。就这样,一名交警工作的“门外汉”硬是让该大队“三基工程建设”成了全市交警系统的一面旗帜。“三基工程建设”对敢想敢干的张孟军而言算初露锋芒。2009年1月,张孟军调到崇礼中队担任副指导员。崇礼中队辖岷江一桥东部8个乡镇,20万人口,每天通过一桥的车次在12万以上,仅摩托车就达10万车次左右。桥窄车多,拥堵在所难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张孟军带上纸和笔,多次多时段记录一桥车流通行量。通过实地调研,张孟军发现每天上午8至9点和下午6至7点是拥堵高峰期。张孟军拟定了岷江一桥缓堵保畅预案:在上下班高峰期,一桥两则设立“点岗”——一桥两侧各安排两名交警固定执勤,安排两名交警到桥上机动执勤“吹哨子”;在高峰时段,货车限行;建立预备机动力量,随时争取大队和兄弟中队的增援、支持。

岷江一桥缓堵保畅,注重标本兼治。他带领中队同事,加强辖区道路隐患排查,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完善交通标识标牌,加大辖区交通安全宣传……功夫不负有心人,岷江一桥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张孟军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处处身先士卒,是个实干家。

作为分管秩序的副大队长,张孟军为提升队伍精气神和战斗力,组织大家或顶着烈日,或淋着小雨,或牺牲晚上、周末休息时间,开展交通手势操,查缉战术、路面检查、应急演练、枪械使用和业务理论集中培训每年达30余次。

在为期两年的全省“双超”整治战役中,张孟军开动脑筋,为辖区新义治超点提出了“十大工作机制”并制度上墙,而且与一线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是高速治超,还是普通公路治超;无论是源头治超,还是路面管控,乃至于宣传动员,处处都少不了张孟军的身影。

据一大队教导员程小军介绍,双超治理期间,不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张孟军永远在第一线。2015年11月25日,省政府组织的“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巩固年工作推进会”在眉山召开,“新义治超点”被推荐为全省的一大亮点。

大年初一凌晨5点赶到辖区极乐寺庙会现场指挥交通,倾盆大雨中红绿灯路口亲自指挥交通……张孟军爱岗敬业的故事还有很多。是什么力量让张孟军执着于工作?张孟军的回答很简单:“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在我生活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 心细如发 关爱群众的“热心肠”

张孟军在服务群众上同样善于开动脑筋。

2014年,张孟军调回大队担任副大队长,分管秩序。细心的张孟军发现,每当节假日、周末前后上班的那天,大队大厅窗口必定是人满为患,到了下班时间还在排队,群众颇有怨言。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张孟军提出了交警“365”窗口的想法,即设置交警大队大厅窗口365天不休假,主要办理车管和违法处理业务。此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深受好评,同时也得到了省公安厅交管局和市公安局的认可。“365”窗口主要解决了上班群众的难题,对于乡镇群众办理车管业务又怎么办呢?张孟军因地制宜地提出“上门错时”服务并在大队推行。即利用双休日或周巡、日巡间隙,在农村赶场天,将“流动车管所”主动开进乡镇,开进农村较大集中居住区,及时为辖区农村群众办理上户、验审等车管业务。2014年,仅在永寿镇的一个赶场天,“流动车管所”现场聚集群众就达2000余人。

面对执法对象,张孟军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是个热心人。眉山冬春雾天多,高速路一关闭就是半天,张孟军一看到有大雾预警,就主动到高速路入口查看,为司机提供开水,同时安排警力执勤服务。为了多装些开水,张孟军车上一直备有一个老式水瓶。一片浓雾中,身着制服的张孟军手提老式水瓶为货车司机续水,这个画面感动了不少司机及过往群众。

张孟军对普通群众同样爱心满满。太和镇龙石村的八旬老人陈再忠身患肝癌,妻子也身患癌症,两个女儿已出嫁且家境贫寒。老人曾说:“我没钱,女儿也没钱,我只有在家等死。”通过市委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张孟军走进了老人的生活:联系镇政府为老人办理了低保,常常为老人送钱、送米、送油、送肉……春节到了为老人添置一身新衣。最令人感动的是,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张孟军总是抽出时间赶到乡下陪老人聊天。孤苦无依的老人逢人就说:“我又多了个儿子”。

■ 不离不弃 好男人有担当

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群众,张孟军都倾注了一腔热血,他说自己问心无愧。但是,言及家庭,这个从军17年、从警10年的汉子禁不住泪湿了眼眶。他说,对于家庭,他有太多的内疚和遗憾,有些遗憾和内疚一生都无法弥补。

张孟军说,自己一生最内疚的事就是贻误了妻子的病情,妻子至今瘫痪在床。2013年,张孟军刚刚调到崇礼中队,为解决岷一桥拥堵难题,张孟军忙得几乎到了茶饭不思的境界。7月4日,妻子意外摔倒,正在一桥指挥交通的张孟军没有接听妻子的电话。妻子也没当回事,以为自己是感冒了头晕就随便买了点药。谁知当晚妻子病情加重,连夜送医已悔之不及,妻子脑梗塞造成脑部部分坏死进而影响运动神经,最佳医治六小时就这样被错过。经过抢救,妻子虽然醒了,却只能瘫痪在床上,生活都不能自理。

妻子患病卧床的最初半年,是张孟军最难过的时候。有深深的自责,还有来自于双方父母的指责。一向开朗的儿子也不愿原谅父亲,且因缺乏照顾,挂念母亲,中考失利。不知多少个夜晚,妻子捂着被子大哭。张孟军坦言,那段时间他干什么都觉得神思飘忽,差点崩溃。

工作上的难题难不倒张孟军,生活的苦难也同样击不垮张孟军。他说,正是妻子的疾病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男人的担当。

张孟军将双方父母都接到家中,一方面方便照应,同时也让家中“热闹”起来。妻子的病仅前期治疗就花了十几万元,每月后续治疗费1万多元,花光了家中积蓄。尽管如此,听到旁人说起个偏方,不管再远、再贵,张孟军都要去买回家让妻子试一试。

妻子住院期间和在家治疗的几年,张孟军没有迟到、早退过一次。无论寒来暑往,他坚持单位、家两点一线。每天早中晚,张孟军坚持为妻子做三次全身按摩,天天坚持搀扶妻子练习走路、拉臂锻炼、晒晒太阳。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妻子身上没有一点褥疮。

2015年8月,张孟军利用年休假,带上妻子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游。他推着轮椅和妻子一道品尝了邛海的醉虾,沐浴了西昌的阳光,还来到了碧波入境的泸沽湖。

张孟军的事迹经多家媒体报道后,网友纷纷点赞。一名网友这样评价:“一个对工作、对群众、对家庭都勇于担当的交警,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交警”。

新闻推荐

乐山发动群众打好禁毒战孙彬彬乐山市市中区

乐山发动群众打好禁毒战本报讯(孙彬彬)6月2日,乐山市市中区区委政法委、乐山市市中区政府召开全区禁毒工作会议。乐山市市中区区委政法委书记、区禁毒委主任王玻,乐山市市中区区政府副区长、区...

射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射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