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水慌不慌,要看“毛细血管”通不通

四川日报 2014-05-22 13:17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岩 许静

涪江穿射洪而过,承接着梓江、青岗河、富同河几条支流,树枝状的水系延展全县。人民渠、前锋渠、武引渠三大引水工程渠系的覆盖,让5月的射洪水声潺潺。作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今年“双抢“,很多射洪农户很从容,但也有农户陷入窘境。这是为什么?

末渠改造好 插秧用水心不慌

5月14日中午,复兴镇打石坝村的刘正财坐在自家院坝里抽烟打盹。现在的悠闲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以前收完麦子,等水灌田,天天都要跑到渠上看。”

刘正财现在的安心,来自于2012年开始的“综合水价配套改革”。改革实施后,射洪县共改造末级渠系33公里,新建8公里。41公里的末级渠系实现水泥硬化。以前用土渠,渠水利用系数不到0.6,“一方水要渗漏超过半方”。末渠硬化后,系数达到0.85,意味着水量增长近50%。渗水少了,水量得到保证,同时新建了8公里使末渠密度增加,灌水田的速度大大加快,对刘正财来说,“能省下好几天。”“双抢”时节,时间就是一切。射洪人插秧必须赶在6月1日前,插得晚了,产量锐减。刘正财有5亩田,5月插上秧子,每亩可收1200斤。拖到6月再插,就只能收八九百斤了。“武引供水515”是射洪县武都引水灌溉区所有农户耳熟能详的口号,指的是每年5月15日这一天上游干渠会准时开闸放水,为抢种水稻提供用水。刘正财算得很清楚,15日干渠放水,16日到支渠,两个小时后就能到田里,当天灌好,17日开始“耙田”,放个两天,20日开始插秧,全家人上阵4天就可插完。

末渠改造不仅为“抢种”抢下了时间,也为“按亩改按量收费”的水价改革提供了保障。按亩收四五十元,因为水的利用率高了,八九成的水进田,计量交钱后只需20元左右。

无渠引江水 水田只当旱田种

与打石坝村相距40余公里的大榆镇石井口村,50岁的村民姚祖应和谢华群夫妇今年的“双抢”用“望洋兴叹”来形容再贴切不过。离他们田地不到500米,就是水流丰沛的涪江,放眼一望便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江面。但是无渠引水,夫妇俩没法种水稻,只能种完菜籽种玉米。

石井口村中地沟田有上百亩,都是耕作水田的理想土地,变成旱地后,每亩收益要降低四五百元。

姚祖应的田边不是一直无渠,“前些年每户凑了1000块钱修了土渠,建提灌站,从江里提水到山里的堰坝,再灌下面的水田。土渠不经用,一年就挺不住了,索性都换了旱地。”有土渠的时候,因为修得简陋,本身提灌的水流量不能保证,渗漏又严重,灌溉效果并不理想。

守着条涪江,却不能种水田。因为提灌成本高,每亩水费超过百元。现在姚祖应慢吞吞地收着菜籽,没水可抢,只能靠天吃饭,他的地只有“种起耍”。

听说螺丝池引水工程正在建设,他期望也能像刘正财一样,末渠到田,旱地再变水乡。

专家点评

末渠建设价格要低难度要小

张光科(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我们现在修水利工程,往往是重视修建大渠道。干渠、支渠修好了,通过补贴,将末渠交给农户去修。这样往往工程质量不达标,末渠渗漏严重,年久失修比比皆是。“毛细血管”不通畅,直接影响到每年的抢种水稻,前面大工程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让农户把末渠修好,关键是两点:价格低、施工难度小。我一直建议采用埋管的方式修末渠。相比水泥硬化,现在广泛应用的PV管、供水塑料管、玻璃钢管价格已经不高,而且对于农户来说埋管的施工难度小,渠水利用系数极高,基本保证不渗漏。同时能免去清淤的工作,还能有效抗击山洪,建好后能使用多年。

新闻推荐

对照检查关键要“抹对料”

□本报记者任鸿近日,记者旁听了射洪县委班子以及遂宁市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就感受到了“辣”味。参会党员每份对照检查材料都与自身的成长和工作经历相关,见人见事,个性突出,寻找“病根”准确,民主...

射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射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