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加工一体化 香桂飘香 精油助农“捞金”
村民正在整理香桂枝叶“这是我去年新扩种的香桂苗,最近天气好,长势不错。”1月22日,蓬溪县板桥乡紫福村74岁的李大玉大爷趁着好天气爬上山坡查看自己新栽的香桂苗。在第一批香桂让自己“鼓了腰包”后,继续栽好香桂这颗“摇钱树”就成了李大玉乃至全村人的源动力。
近年来,板桥乡通过引进业主,成立香桂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包括紫福村在内的五个村发展香桂产业4000余亩,不仅让留守老人吃上了“产业饭”,还解决了农村撂荒地难题,激发出农村产业发展新活力。
产业进村
荒山变绿地农村换新颜
“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一路上都能看见去年新栽种的香桂。”刚踏进紫福村村口,“第一书记”王琴就指着不远处的坡地和记者畅聊开来。2016年,紫福村种植的香桂大丰收,初产就达到5000斤/亩,产值2250元/亩,一下子就让村民尝到了产业带来的甜头。去年8月,在林森香桂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村两委决定将撂荒地重新开垦出来种植香桂。
“香桂种植对技术、管理要求不高,只要栽活就能见效益,很适合当前农村的劳动力境况。”谈起当初选择香桂产业的原因,王琴用“适合”两字概括,现在的农村留住年轻人难,劳动力严重不足,简单高效的香桂产业很好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香桂种起来简单,又不费力,像我这样的老人家也能种。”2016年,李大玉的一亩香桂喜获丰收,3000公斤香桂让他收入了2700元。
随着产业进村的步伐加快,很多像李大玉一样的农村老人也加入到产业发展行业,开荒地、种香桂,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困境,还让荒山荒地变成孕育“摇钱树”的深厚土壤。2017年,板桥乡香桂产量达到6000吨,按照单价900元/吨,实现产业收入540万元。
工厂进村
农民与企业“双赢”
“搞快把这些香桂加工完成,早点放假回家过年。”在板桥乡平安村的民欣香桂加工基地里,几名工人正紧张忙碌着,厂区外成片的香桂将在这里粗加工成为香桂精油。
2013年,在民欣香桂有限公司进驻平安村后,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发展香桂,公司负责人杨远兵将加工基地也搬进了平安村,“看得见,摸得着,只有企业在这,村民才能安安心心把香桂种起来。”
将工厂搬进村,不仅安了村民的心,而且让村民的“腰包”更鼓了。
在加工厂工作了4年的周宗碧已经是老员工了,粉碎、炼制、提取香桂精油的加工过程早就烂熟于心。如今,周宗碧在加工厂的务工收入每年就达到10000多元,她种的半亩香桂也日渐产出了效益。
工厂进村为农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让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香桂生产基地就在加工厂附近,省下了一笔原材料运输费。”民欣香桂加工基地承担了五个村的香桂加工,由于几个村相隔距离较近,节约了运输成本,让企业减负前行。
工厂进村实现了农民与企业双赢,也激发了农村产业发展活力。如今,通过生产基地、加工厂,板桥乡的香桂由原材料变成了香桂油,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利益联结
三方共抗市场风险
现在种植这么多香桂,万一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又该怎么办?
按照板桥乡香桂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板桥乡将在巩固现有产业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用地,在平安村计划扩种200亩香桂,届时,板桥乡的香桂产业将进一步做大,而严控市场风险也成为板桥乡香桂产业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的发展战略,2016年,在板桥乡党委、政府支持下,成立了蓬溪林森香桂专业合作社,担起农民和企业沟通与合作重任。“我们采用‘农民+合作社+公司’合作方式,共同结成香桂产业发展利益机制。2017年,为了助推脱贫攻坚,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十专业合作社十贫困户\’模式,实现了三方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理事长任玉双介绍。
在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同时,确保农户、贫困户稳定受益,公司通过合作社同种植大户及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市场低迷时按照最低保护价800元/吨进行收购,若市场行情攀升将提高收购价格,从而形成了共抗市场风险的长效发展机制。
(全媒体记者陈醒)
新闻推荐
邓斌参加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代表团讨论会时指出 毫不动摇打赢“工业强县”攻坚战
(全媒体记者梁惠)昨(17)日,县十八届三次会议第一代表团在县农业局七楼召开分团讨论会。县委书记邓斌参加一代表团讨论,听取代表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共话加快蓬溪经济社会发展。围绕...
蓬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