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公司,革新工艺,依托专合组织,走品牌之路 任隆坝玩转“粉条经济”
粉条制作现场从市场低迷到机器粉条冲击,这些年,蓬溪“任隆坝粉条”一直在困境里突围。传统工艺要传承,土特产品要走向市场,品牌要叫得更响,产业化发展是突破口。
作为农业大县,蓬溪红薯种得多,发展红薯粉条,能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上,“任隆坝粉条”通过产业化,释放出了新动能。
市场潜力巨大整合成为必要
在遂宁任何一个农贸市场、乡镇集市,只要有人挑起担担卖“任隆坝粉条”,绝对不愁销。早在十多年前,“任隆坝粉条”就已经成为遂宁人心中“粉条界的扛把子”,在绵阳、德阳等周边城市也小有名气。
“那时候,任隆镇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晒着手工粉条,来买粉条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回忆起20年前“任隆坝粉条“的”黄金时代”,蓬溪县薯兴苕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雪松眼神里满是怀念。可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外出打工之路。渐渐地,街上晒粉条的人家少了。
“一开始还剩几十家,后头就只有十来家了。”眼看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土牌子越来越“暗淡”,甚至面临“消亡”,张雪松很是心痛。虽然粉条只是餐桌上一个小小的点缀,但市场需求并不小,已有一定“地位”的“任隆坝粉条”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这个牌子本身有一定价值,只是需要重新整合,进行统一、专业、规模化的发展,不仅能让任隆坝粉条传承下去,或许还能带来更大效益。”2009年,张雪松联合6户手艺好的村民搞起合作社,起名“蓬溪县薯兴红苕专业合作社”。
农业转型升级行业竞争加剧
合作社刚起步那几年,正是现代农业“破土而出”之时,传统粗放型农业开始走向变革。越来越多的机器粉条涌入市场,和手工粉条“争抢”市场份额。
“那时候,我们的工厂还在任隆镇街上,就在我们厂门口都有人拉机器粉条来卖,价格便宜,买的人也多。”对踏踏实实生产手工粉条的张雪松来说,那段时间销售量下滑不少,日子很是难熬:“好在没过多久,原来的买主又回来了。”
原来,不少吃惯了“任隆坝粉条”的消费者对其他粉条并不满意。“其他粉条口感不好,容易煮融,吃的时候一夹就断了。还是老任隆坝粉条好吃,有韧性,口感好,还耐煮。”任隆坝安子沟村村民王大姐吃了一辈子“任隆坝粉条”,一家人如今都只认“薯兴”牌。
没办法压缩成本和机器粉条打“价格战”,薯兴红苕专合社决定专注于提升粉条品质,打开市场销路。2013年,张雪松成立了蓬溪县松艺薯业有限公司,组建了专业销售团队跑市场。
合作社又建起两个冻库,还找来农业大学专家进行工艺革新,建设化验室,不定期对粉条进行抽检,保证粉条品质。在张雪松和合作社社员的坚守下,不仅"任隆坝粉条"的市场一点点扩大了,薯兴合作社还从市级示范合作社一步步走向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走供给侧改革之路搭上发展快车
传统工艺有局限,制约转型升级,但如果全部改用机器,正宗“任隆坝粉条”的品质、口感又将消失。这么多年,张雪松从未停止过对“新旧融合”的思考:“国家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尝试,把生产过程中允许机器操作的步骤都换上了机器。”
还是传统的工艺,还是任隆坝粉条的味道,薯兴合作社的厂房里却透出现代化气息,机器搅拌、拍粉让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也让粉条品质更加稳定。厂房外的晒场里,晒满了冻库里冻足三天后拿出来的粉条,下午工人们就会把这些粉条收起来、装袋、贴上“薯兴”标志、打包发货。
“2017年一共产了240吨粉条,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现在一天生产3000斤还是供不应求,今年准备再扩大产能,达到500吨左右。”据介绍,目前,“薯兴”粉条70%销往市内,30%销往德阳、什邡、绵阳、广汉等地,主要供给餐厅、酒店、经销商。
去年,薯兴合作社加入了“遂宁鲜”。今年1月19日,“薯兴”牌任隆坝粉条第一次走进西部农交会,站上了更大的平台,去开拓更大的市场。
(全媒体记者李佳雯)
新闻推荐
全市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 打击市场乱象 构筑良好环境
(杨磊全媒体记者高婷)日前,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遂宁市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正持续推进中。市、县(区)住建部门均成立了专项检查组,发现和查处了部分在建、待建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的无证施工、无证销售...
蓬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