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有了书法培训班 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仍单调
编者按
每逢暑假,城市的孩子忙得团团转:读书、看演出、参加各种夏令营……同样的童年,乡村的孩子又是怎么度过的?2013年暑假,带着这个问题,本报记者先后走访了遂宁、眉山、资阳等地的农村,发现看电视、上网是乡村青少年暑期参与最多的两项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农家书屋大门紧锁、文化站长期空转、3个月才有一场坝坝电影等问题凸显。
3年过去了,情况有没有改变?现在乡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又怎样?本报再次派出记者,进行回访。
□本报记者 张良娟
2013年暑假,本报记者在遂宁对乡村青少年的暑期文化生活进行问卷调查后,报道了当地乡村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既没有文艺演出可以看,也不看坝坝电影。
3年后,记者再度沿着当年的调查路线进行采访调查,发现乡镇孩子文化生活有所改善,但居住在村里的青少年文化生活依然一片空白。
【镜头回放】90%乡镇少年没看过坝坝电影
时间:2013年8月12日
地点:遂宁市船山区、蓬溪县“什么是坝坝电影?”3年前,记者在船山区进行问卷调查时,家住永兴镇道弯村的龙旭看着问卷问奶奶。对当地5个行政村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90%的乡镇青少年从来没看过坝坝电影,80%的孩子都没有在现场看过文艺演出。而选择“偶尔看”的孩子要么是看过商品促销时表演的唱歌、舞蹈节目,要么是看过奶奶跳坝坝舞。
【现状调查】文化供给有喜有忧
今年7月13日,记者再度来到遂宁市船山区和蓬溪县,走访了当地6个行政村的23名青少年。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住在乡镇上的青少年,文化生活有更多样选择,但村里孩子的文化活动基本就是:看电视、耍手机。记者采访的23个青少年中,有18个都是在拿着手机玩游戏或看视频。
蓬溪县宝梵镇莲花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坝坝电影每个月放一场。不过12岁的蒲秀英不喜欢看。“不好看。如果是放动画片就好了。”蒲秀英说。在船山区永兴镇元宝村放映坝坝电影的场地上,住户刘奶奶告诉记者:“放的大都是战争片,都是老年人在看,没有小孩子。”“今年暑假,莲花村与一家国学馆联合,在镇上开办了书法培训班,免费为当地的孩子培训书法,一招生就有70多个孩子报名。”负责培训的老师蒲继胜告诉记者。不过即便是乡镇,宝梵镇的孩子也没有文艺演出可以观看,提到文艺演出时,孩子们不是指着电视说看过,就说在社区看过婆婆跳坝坝舞。
而在蓬溪县大石镇大福村,今年14岁的何文益抱着手机不停玩游戏。他头也不抬地告诉记者,村子里没有放坝坝电影,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自己暑假就是做作业和玩手机游戏。蓬溪县大石镇乌木嘴村、船山区永兴镇大面沟村的孩子情况都与何文益一样,没看过坝坝电影,至于现场文艺演出,更是从来没见过。
【记者述评】“空心”村庄,不止是文化之殇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人口、资源不断向城镇聚集,甚至一到假期,连留守儿童也化身“小候鸟”,去了父母打工的地方。行政村变“空心”了。
留在村里的老少文化权益如何保障?这不是简单地送文化进村就能解决的。在采访中,记者一直感觉到一种“空巢困境”: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确保空巢里这“一老一少”的文化生活不再如此匮乏。另一方面,简单的送文化进村,会不会造成一种资源错配和浪费?
早在3年前的调查中,记者就追问:文化送到村难在哪里?相关部门回答说:数量众多且基础条件薄弱的行政村,对时间、人力、物力和资金要求都较高,而非精品的文化活动送下去却难以吸引观众。
3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相关部门有没有去做过调研?有没有研究过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3年前就存在的问题,3年后依然存在?如问题始终不能解决,就不仅仅是文化之殇,更是社会之殇了。
新闻推荐
10月13日上午,年过六旬的李大爷来到蓬溪县板桥司法所,说是受人之托找工作人员解决一件事情。原来,今年2月,经人介绍,杨大爷亲家的侄儿杨某与该乡一女子王某相识,并约定于国庆节举办婚礼,为示诚意,杨某当...
蓬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