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残缺的《红楼梦》

四川日报 2015-09-11 07:59 大字

□贾飞

7岁时,父母就到沿海打工,留下我和弟弟在村里留守。幼时,谈不上家庭教育,也更别说文化熏陶。除了学校发的语文教科书之外,老家的破瓦房里是找不到一本书的。我想,河流、山脉、麦田、牛羊、赶鸭人、彩虹等或许就算是我的文学启蒙吧。八九岁时,除了喜欢背语文教科书上的诗词外,还会扯掉从街上买回的面条包装纸。当时的面条大多用旧报纸包裹着,每一次奶奶下完面条,剩下的包装纸就会随手扔在灶台前。喜欢看东西的我,就会如获至宝地捡起来,一边烧火一边细细看上面的新闻、笑话、短文等,其中乐趣唯有自知。

10岁时,我已不满足于看面条包装纸,决定干一件大事。于是,我将破败的家里翻了个底朝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爷爷的麦柜里找到了一本残缺的经典好书——《红楼梦》,记忆中这也是我家当时找到的唯一一本书籍。《红楼梦》的纸张发了霉,许多地方破了不少洞,但并不影响我的读书激情和兴趣。那几天,我如饥似渴地躲在卧室里阅读,也不再出去和小伙伴游玩,似乎忘记了整个世界。不知什么时候,爷爷推开了房门,见到我正专心阅读《红楼梦》,竟破天荒地狠狠扇了我一耳光,随手又将书扔了很远。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被打,心里很憋屈。之后,我才知道在爷爷的眼中《红楼梦》是禁书,有男欢女爱。

初一,我就读的黄泥乡学校订了《今日中学生》杂志,当时我是班长,便利用手中“权力”,自己每期都可以抢先阅读,也从中了解外面的世界。再后来,我到了另外一个大镇上学,学校附近有了书店,租书每一天3毛钱。我便将中午吃肉改为吃菜,节约钱来租书看(眼睛近视也就从租书开始)。坚持了三五年阅读,胸中有了那么一点墨水,便信心爆棚亲自操刀写诗歌追女孩子,于是有了我的初恋,也有了我最喜爱的自传式小说《中国式青春》。

再后来,我到了大城市读书。看书的兴趣愈发浓厚,舍不得花钱,周末便到新华书店蹭书看,一站就是大半天,站得脚发麻,有时为了占到一个可以小坐的位置,还要像“侦探兵”一样四处观察,保持极高的警惕。

此时,我已不满足于写诗歌追女孩子,心里有了更大的野心,想通过文学改变命运。接着,我开始疯狂写小说、散文,很幸运,文章大多能在刊物发表,至此渐渐走上了写作之路。之后,在书店当“蹭客”的时候少了,买书的次数多了,家里因此也逐渐有了书店的感觉。然而,每每看到书架上那一排排经典的文学名著,特别是那本被我小心保存的残缺《红楼梦》,不禁感慨万千:很多东西之所以珍惜,是因为来之不易。

新闻推荐

遂宁民间手工艺人 麦秆沙石做出家乡田园风光

小桥、流水、木屋、竹林、飞鸟、人家,一幅由麦秆和沙石制作的《望江楼》栩栩如生。这幅画曾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上获得产品创意金奖。2月2日,记者在遂宁市蓬溪县黄泥乡,见到了《望江楼》的制...

蓬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