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凡:虚怀若竹临曲水,静气如兰舞东风
香坡图
风
清秋
竹语
心经
壑香组画
5月19日,“墨象·心象——四川五人书法展”在省政协议政厅开展,著名书法家洪厚甜、魏学峰、文永生、王飞、黄胜凡五人联袂展出精品力作50幅。这些作品各具姿态,风格迥异。其中,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副主任黄胜凡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等十幅作品参展。他以行草见长,用笔点画精到,结体因势生变,气息古雅酣畅,技艺娴熟,个性张扬,颇耐品读。
次日上午9点,华西都市报记者跟随黄胜凡先生前往其蓬溪的工作室。驱车160多公里,途径蓬溪中国红海、宝梵寺等著名景区景点。位于神秘北纬30度上的蓬溪于东晋置县,唐代定名,山川秀美、文化积淀深厚,具有独特的人文磁场和地域魅力。蓬溪素来享有“梓东邹鲁”、“文献名邦”等美誉。历史上,这里是著名的“五史之乡”,汉代道家严君平、明代宰相席书、清代宰相张鹏翮、大诗人、书画大家张问陶(张船山)皆出生于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蓬溪书法现象”在书坛脱颖而出,蜚声全国。2000年至今,蓬溪县相继被国家文化部先后三次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蓬溪人曾来德感叹:“其非前贤文脉蕴而属之耶?”
蓬溪民风淳朴古雅,“工诗文、善书画”之风历代承传。县城字画工作室和字画装裱店名号繁多,随意走进路边一栋不起眼的居民楼,家中客厅竟都挂有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这样一片文化沃土,培养了一大批极具实力的中、青年书法群体。书画兼修的黄胜凡就是其代表人物之一。5月20日,他在蓬溪工作室接受记者专访,回忆求学点滴,感怀授业师恩,交流艺术心得。书画家的心中万态,随其墨迹画笔,跃然纸上。挥毫泼墨,业精于勤
黄胜凡的工作室,名“三月楼”——他和妻子胡晓明二人的名字里共有3个“月”,他们的儿子也在三月出生,三月也是蓬溪最美的季节,油菜花、三月黄,因此命名。
走进“三月楼”,目之所及,要么是整壁整架的藏书,要么是满地墨迹未干的字画。天花板上独具匠心地安装了一排“天上字筐”,装满研习之作和各种宣纸;书桌上几十枚各式印章,有些竟用得看不见凹槽;墙角堆放了整箱尚未开封的墨汁,其中一个纸箱专门收集写秃的毛笔,楼主之勤,可见一斑。
黄胜凡每天的“日课”,或临摹《芥子园画谱》,或临习《兰亭序》、《圣教序》,一丝不苟。“你为何能坚持日课,几十年如一日?”黄胜凡说:“这是天生的爱好,没法割舍。”
1961年,黄胜凡出生于四川蓬溪县天保区(今属大英)。1978年,他考入四川省蓬溪师范学校,老师钱五元激赏其绘画天赋,荐其留校任教。1987年,黄胜凡参加成人高考,素描、色彩、创作三科,共考287分,被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录取。在这份高分成绩单背后,充满了艰辛——备考期间,恰逢妻子临产——有个小插曲,因为太过劳累,他在医院陪护,坐在床边抱小孩的时候,一不小心睡着了,孩子顺势滚落在地上,“哇哇”哭声惊醒了床上的妻子……后来,他北上拜师,每月在北京和蓬溪之间往返四次,最多时一周跑了三个来回。首都求学八年,他只因航班延误缺课2次。“我就是单纯地喜欢书画,再困难,再不顺心,也不会搁笔。”严师高徒,见贤思齐
在“三月楼”正中的墙壁上,悬挂着黄胜凡的国画导师姜宝林先生的题词:“胜凡,人品正、画品高、聪明执着,遵循既要笔墨又要现代之创作理念,并持之以恒,必成大器。”“这是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我将继续努力,矢志不渝。”黄胜凡说。
回望四十余载翰墨人生,黄胜凡最感激三位老师:启蒙老师钱五元先生两次改变其人生走向,曾来德先生助其在书道上走得更远,姜宝林先生则推倒重塑了他的绘画体系。
书画这个行当,曾让学生时代的黄胜凡捉襟见肘。他在蓬溪师范学校求学期间,钱五元先生不仅传授其绘画技巧,还常常赠送粮食和绘画工具材料,贴补生活费、路费。
2006年,他北上,拜师曾门。从临古开始规范笔墨,《兰亭序》是临摹最多的范本,不知写了多少遍。“我在曾老师的艺术中心吃住八年,他不肯收取费用,还对我关爱有加,希望家乡多出人才。”师从曾来德,黄胜凡收获最大的不仅是学习传统经典、领略书画相通的奥妙,而是被老师的勤奋感染。“曾老师早上三四点起床写字作画,八点上班,四季如此。”黄胜凡常常每天临习十多个小时,正是得益于曾来德先生的言传身教。
去北京之前,虽然埋头苦练,黄胜凡并不清楚自己画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路子正不正。在曾来德先生的教导和推荐下,他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并拜师沈鹏门下,写意花鸟画拜姜宝林为师,其书画艺术,走向更大的平台。
访谈期间,黄胜凡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另一位导师是中国画大家姜宝林先生,他将在姜先生工作室长达六年的求学点滴写成《上学路上》。第一堂课是“自报家门”,同学们原本踌躇满志,拿着装裱精美的画作希望得到肯定,殊知,姜宝林先生对大多数学员要求“推倒重来”,彻底告别过去,从《芥子园》入手,在梅兰竹菊上着力,规范笔墨和绘画基本程式,理解并掌握古人的笔墨技法和经典图式。这对一些人到中年、小有成就的画家而言,不仅痛苦异常,而且“损失”大,“风险”大,有人因此退学。黄胜凡日课不离手,一边观摩名家原作,故宫是他常去的地方,一边在写生中提炼。白描写生画了一年半,古人画松树临了一年,此后主攻兰竹。弄懂物理结构,方能知晓画理。那些画稿,姜先生一一过目,看得仔细,从整体布局、立意结构到起笔落笔,甚至对钤印位置、大小所涉瑕疵也直言不讳。胸中逸气,笔底泉涌
诗人吕历曾撰文《胜凡其人》,其中有首呈现黄胜凡画作的小诗《酒是好东西》:“踩着一口仙气,翩翩饮者/将纵横的山水/踩成一壶老酒,别在腰间/似残荷,似枯蕉,几匹淡淡的水墨/站在风中/醉醺醺地,不肯飘落……”除了书法绘画,黄胜凡还有一大嗜好就是爱酒。这在他好友诗人吕历看来,是追求心性自由、打通理想与现实阻隔、弥合心性与笔墨疏离的“秘笈”。据说饮者天马行空,灵光丰沛——黄胜凡书画作品中的许多创意均与酒有关或来自梦中,每每此时,他必起身记下,继而又在半梦半醒之间悠游。
翻开黄胜凡的国画作品,大多以兰竹作为题。为何钟情兰竹?他解答:兰竹清雅淡泊,品性高洁,从绘画技巧来看,这些简单的事物又最难画好,最能锤炼笔墨,通过兰竹,打通花鸟画传统笔墨关。
在中国笔墨文化的评判体系中,艺术与艺术家的气质密不可分。好的书画作品是作者人格精神之写照,其中必然体现格调、品位及境界。艺术评论家耀文星有言:“黄胜凡的书法,虽立足古法,但绝不同于那些抄袭古人的匠人……观其所作,笔致遒劲雄健,墨色酣畅华滋,充满激昂的情绪,令人每想见其作画时那种龙蛇奔走的纵横意态,有‘当其下笔风雨快,笔墨未到气已吞\’的气势。”
结识黄胜凡,一晃三十年。在诗人吕历看来,快餐文化背景下的大多数艺术家慢不下来,静不下来,也沉不下去。有人成天写来画去,皆在功名利禄间迂回曲折,因此,当下的书画、文学及其他艺术的正本清源显得尤为重要。“唯有慈悲者,才有大胸怀。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更容易回归求真、尚善、向美,淡出名利场。胜凡心中有一方书画专属的净土,其他俗类,禁止入内。”吕历说,和黄胜凡交流得最多的是“境界”二字,即“三心二意”——净心、静心、镜心,禅意、诗意——是其书画之境;脚踏实地、凝神定气是其基本修炼。读者从黄胜凡的书画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活生生的笔墨情趣,水灵灵的中国味道。
“天赋、勤奋、师承、长寿,这是我总结的艺术家形成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齐白石在70岁以后才凸显艺术成就,我辈还需在勤奋上下功夫,把作品交给时间检验”,黄胜凡说。
在采访中,黄胜凡感慨良多:“我今年五十四岁了,前半生糊里糊涂,身心疲惫,我想在剩下的时间里找块安心之地,养清逸之气,种自由之美——这也是我选择书法另一因由。‘心手双畅\’是我期望的状态,惟愿通过书法的纯粹,提升写意的品质,别无他想。”
谈及未来,黄胜凡分别做了短中长期规划:年内要筹备、参加一系列大型书画展览,创作一批作品;之后收集钱五元先生遗作,筹建“钱五元艺术馆”……
“艺术是一种修行,没苦到一定程度,就不会有升华可言。”
黄胜凡如是说。由此看来,这盘大棋,于黄胜凡而言,早已是静气萦怀、成竹在胸了。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曾洁艺术家简历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副主任。
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书画创作院画家,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书法专委会委员。
师从沈鹏、曾来德先生,为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艺术工作室画家书法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课题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第二届精英班成员。
师从姜宝林先生,为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姜宝林艺术工作室花鸟画课题班、北京凤凰岭书院首届中国书画学精英班姜宝林工作室、北京凤凰岭书院第二届中国书画学精英班姜宝林工作室成员。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王浩野)12月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四川遂广遂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川东北将再添一条南北向高速:12月10日9:00,遂宁至西充高速公路将正式通车。通车初期为试运营,全程67.6...
蓬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