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编外妈妈”
“玉梅,我们什么时候开展‘收假收心\’教育活动?”“就在这周六上午。”9月1日快下班时,遂宁市船山区政协委员、船山区南津路街道办事处邮拱局社区干部杨蓉忽然记起社区“儿童之家”将要开展一项活动。她向社区干部唐玉梅询问活动具体安排,好腾出时间帮忙。
邮拱局社区“儿童之家”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主题活动,这项工作主要由唐玉梅负责。杨蓉主要负责社区计生、工会、劳动保障等工作。尽管分工不同,但每次“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杨蓉都会主动提出帮忙。
早在2005年,南津路街道办事处在下辖社区分别成立了“空巢儿童之家”(后更名为“儿童之家”),办事处和社区干部各自“认领”1名留守儿童,这也是杨蓉和留守儿童最初的交集。当时,她在电江路社区工作,“认领”1名留守儿童后,就当上了“编外妈妈”,主要负责“一对一”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难题,遇到节假日时就带他们出来玩耍,同时与孩子父母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反馈情况。
2007年,杨蓉成为船山区政协委员。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随之成为她协商建言的重要内容。
在今年船山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上,杨蓉提交了《关于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提案》。她在提案中建议,学校等相关单位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经常性联系,让他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定期与孩子在网上见面,以此消除孩子们的“亲情饥饿感”。
南津路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失地农民、下岗职工比较多,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许多父母为了生活,长年在外打工,辖区内留守儿童相对较多。
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让杨蓉认识到,留守儿童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孩子们很容易沉迷于上网或者玩耍。”如何才能让网络使用扬长避短?杨蓉一直在思考。
家住邮拱局社区办事大厅对面的李鑫小朋友是社区“儿童之家”的熟客,常到这里来看书、玩耍。时间久了,他就“觊觎”起电脑游戏来。杨蓉发现了这一点,不是教他玩游戏,而是让他和在桂林打工的爸爸通过网络视频见面。
“父子俩聊得很高兴,什么都说。最后他爸爸还专门打电话向我道谢。”通过这件事,杨蓉发现,尽管现在网络很普遍,但对不少留守家庭的老人来说,未必能熟练操作。如果有关单位能经常组织开展这样的活动,那么留守儿童就不会太寂寞。
正因为关心留守儿童,工会界别的杨蓉与妇联界别的委员们有了更多的讨论话题,也从她们那里了解到更多的相关政策。同时,她还积极推广自己所在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的好做法。
区政协委员、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唐佳佳说,在委员们的共同关心下,船山区围绕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儿童之家”建设得到省妇联肯定,邮拱局社区“儿童之家”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
今年,邮拱局社区已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慰问、义诊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时,杨蓉出了不少主意。她表示,“虽然不能替代他们的父母,但我还是希望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满足他们对亲情的渴望”。
□本报记者 刘奕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中心卫生院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精准医疗扶贫工作。该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扶贫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扶贫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制定《***工作到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