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角色升级 村医变“全能”

四川日报 2016-07-19 07:32 大字

7月14日,遂宁市安居区保石镇太阳井村,村医唐际成为一名感冒患者配好药后,匆匆离开村卫生室,“要去村里几位慢性病患者家里回访,提醒他们夏季的注意事项。”唐际成说。

围绕基层群众的健康生活需求,在遂宁市安居区的497个乡村,726名乡村医生的职业角色正全面升级——安居区卫计局局长邓远学告诉记者,当前农村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安居区在加大优质卫生资源下乡的同时,不断强化乡村医生对基层群众的健康促进、管理、扶贫职责。

□欧欢 刘燕 本报记者 袁敏

角色一

健康宣传员

“凉菜要现煮现用,冻货一定要放冰箱保存好。”日前,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9组冯永军为母亲办75岁寿宴,乡村医生姚世彬一早来到坝坝宴现场指导。“姚医生你放心,你在村里都讲了这么多次健康饮食,还怕我记不住哇。”看着姚世彬在现场转来转去,冯永军打趣说。

离双祠堂村不远的老庙村,村医赵庆伦正忙着接待来卫生室问诊的村民。“赵医生,我头有点晕,是不是血压有点高?”“我腿老是痛,是不是缺钙?”……这些略含医学常识的问题,从村民口中说出,赵庆伦一点也不惊讶。“普及健康知识,现在的农民可比以前懂得多了。”赵庆伦说。

石洞镇卫生院院长谭刚在乡镇工作了近20年,他告诉记者,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缺少疾病预防常识,是引发村民患病的重要原因。

为帮助村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安居区将目光投向了同样生活在基层的村医群体。全区726名村医承担起了农村群众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等健康促进工作。同时针对65岁以上老人,还专门进行体质分析,并开出不同健康教育处方,从源头控制发病。

角色二

专职保健医生

“不能再吃肥肉了,要多吃蔬菜,饮食尽量清淡。”7月14日,走进糖尿病“老病号”唐际卫的家中,看着血糖仪上的数值,唐际成连忙嘱咐他控制好饮食,还得加强锻炼。

忙完一系列检查,唐际成又拿出随访服务记录表,将唐际卫的姓名、症状、体征、生活方式指导和用药等情况作了详细登记。

2015年初,唐际成与全村600余户村民签订卫生服务协议,走诊下乡、定期回访,这位乡村老医生成了村民们身边的专职保健医生。

从2014年开始,安居区逐步启动乡村医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按照自愿和免费原则,农村居民与乡村医生签订健康服务协议。

按照约定,乡村医生要做好群众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门诊诊疗,并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指导,及时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疗机构。

健康管理服务的深入开展,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过去老是住院,现在每天吃点药就能控制血糖了,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不少钱。”唐际卫说。

角色三

健康扶贫调查员

致贫疾病是什么、在哪家医疗机构治疗、效果如何……在村卫生室,姚世彬打开厚厚一叠贫困人口疾病信息表,村里每个因病致贫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清晰呈现。

“这些是挨家挨户摸底调查得来的,其中多是重病或慢性病致贫家庭的病人档案。”通过姚世彬的摸底调查,双祠堂村86名贫困人口被确定为医疗卫生扶贫重点关注对象。

今年6月,一场由安居区卫计局和扶贫部门指导,全区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职工参与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调查”在该区展开。经过摸底和审核,该区的贫困户进入卫生部门的关注视野。“因病致贫返贫在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往往一人得病会拖垮一个家庭。”安居区爱卫办主任蒋礼介绍,根据摸底结果,安居区已整合民政、财政、卫生等多方资源,全面推进医疗扶贫工作,今年力争让20个贫困村不再有因病致贫情况发生。

下一步,安居区将对患病贫困人口,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救治。计划在区人民医院开通贫困人群区内住院、异地住院回乡报账两个绿色通道,同时放宽医保比例,从源头改变村民就医难局面。

新闻推荐

再添国字号名片 再增发展新目标 遂宁物流园区:为全国提供样板

本报讯(唐豪记者袁敏)“又是一块国字号招牌,这次关键是在‘示范\’二字做文章。”7月14日,看着崭新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牌匾挂上了展示大厅,遂宁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以下简称“遂宁物流港”)管委会...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