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板电脑进课堂辅助教学效率高

四川日报 2016-05-19 07:56 大字

□欧欢 本报记者 袁敏

通过平板电脑查知识点,在线提交老师提问……5月11日,遂宁市船山区高升实验小学三年级10班,在“智慧教室”里上的这堂数学课与以往有些不同,平板电脑代替了教辅资料,交互式白板代替了黑板,多媒体课件代替了粉笔字板书。

PAD课堂、智慧教室、校园学习终端……自2012年船山区高升实验小学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以来,这些新鲜词出现得越来越多。课堂内外的新变化,给师生带来了教学和学习的新体验。

今年初,学校购置的50台电子书包到位,第一间“智慧教室”搭建了起来。“智慧教室取消了黑板和粉笔板书,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高升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小强介绍。

数学教师何伟首先感受到了课堂上的新变化。今年3月中旬,他走进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取经”,看到学校老师用立体动画向学生展示几何体,何伟也有了灵感。

返回学校,何伟便着手启动信息化几何图形教学课程,360度自由旋转,几何体的空间架构不再停留在想象空间,而是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平板电脑前。

“课堂生动有趣,知识点更易理解,上课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早已常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让学生们对课堂上新设备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课堂中找到了兴奋点。

“信息化设备的加入,让抽象变成了具象,更适用于数学等条理清晰的理工科教学。”李琳琳是三年级10班的班主任,在自己的语文课上,李琳琳设置了很多互动思考的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需要对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时,平板电脑等设备可能还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但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点巩固、资料查找等辅助环节,李琳琳同样鼓励自己的学生多借力信息化设备。目前,学校已开通微课堂、微视频、课堂实录等网络在线课程,学生通过登录校园学习终端便可开展自主学习。

陈小强说,课堂中引入信息化设备组织教学,担当起了辅助教学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不能少,传统教学的精髓不能丢。”

新闻推荐

千年古镇欲变休闲安养文化小城

遂宁龙凤组团核心区等设计方案获通过本报讯(卢春霞记者袁敏)“这是大西宁寺,这是医养住宅,这里还有国学院和都市农庄。”6月14日,摊开遂宁市新城城市设计图,龙凤新城管委会国土规划部工作人员王玉玲兴...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