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七旬画家丁世谦:只画身边老百姓

四川日报 2016-05-05 00:02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思忆

4月14日至20日,“丹青留盛——遂宁市书画作品交流展”在绵阳市文化景点越王楼开幕,吸引了不少绵阳市民参观。在80幅来自遂宁的书画作品中,画家丁世谦创作的现实题材工笔画《探望空巢老人》《零食爽于大餐》以独特的视角和别具一格的画风,让观者眼前一亮。

丁世谦虽年逾70,但每年都有新作问世。他多年来常在乡间、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坚持将现实主义题材作为创作主线。

4月17日,记者赶到丁世谦遂宁的家中,听其讲述了几十年来深入基层生活,如何描绘老百姓的生活琐事和喜怒哀乐。

一笔一画 百姓生活跃然纸上

“用国画来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确实不多见。”绵阳市民张晓霞对《探望空巢老人》这幅画很动容,“画中的空巢老人让我看了感同身受,真希望儿女能多回家看看。”

这幅画是丁世谦去年创作的,去年他还有《东南西北皆是景》《巧舌图》等画作问世。在丁世谦家的书房,数不清的画作以卷轴的形式堆放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丁世谦回忆,将现实题材定为自己几十年创作的主线,源于1975年夏天,他被调至绵阳创作班的一次经历。“画面描绘的场景很简单,经历了一夜的风雨,田间的玉米倒了一地。清晨,一个小女孩在上学路上经过,立刻解下她最心爱的红头绳,把倒下的玉米扶了起来。”丁世谦向记者解释道,“那时是盛夏,为了准确描绘这个场景,我成天蹲在地里对着玉米,还专门去一所小学请来小学生,认真地写了几次生。”经过无数次修改,《上学路上》问世,被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等六家出版社共同发行,该画化身为年画、挂历、历卡、小学挂图、大型画册等。后来,这幅画还进入了小学课本,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灵感不息 创作也要与时俱进

“年轻的时候,他在家坐不住,大半的时间都往乡下跑。现在年纪大了,也是一天到晚在城里转悠,就连我们出去旅游,他也没忘记采风。”

听见老伴“投诉”,丁世谦哈哈大笑:“你看,这是我去年画的《巧舌图》,画里的场景经常出现在市中心的美容院门口,推销人员拿着各种产品向路人兜售。为了这幅画,每次我走到美容院门口都要站着观察好久,有时候还要拿相机出来拍几张回来琢磨。”

丁世谦说:“上世纪80年代我存钱买了第一架相机后,相机、速写本和画笔就成为了我采风创作的‘三宝\’。无论走多远、走多久,这三样宝贝我绝不离手,有素材马上拍下来,有灵感现场画几笔。”

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速写本,封存了几十年的四川乡间生活图景。

退休多年,创作仍是丁世谦生活的重心。“每年都有新作问世,而且我告诉自己要与时俱进。”他已打好底稿的一幅新作,就取材于去年和老伴去沿海城市旅游时发现的“手机人行道”。“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低头族\’,有些城市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设立了专门给低头族走的人行道,很有意思,我当下就决定要为此作一幅画。”

新闻推荐

进入月遂宁市观音湖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内上百个品种

进入6月,遂宁市观音湖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内,上百个品种的荷花竞相开放。花海中,一株难得一见的植物“双胞胎”——并蒂莲,尤为引人关注。“并蒂莲生成概率仅十万分之一,完全是偶然现象,可遇不可求。...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