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美丽家园 打造城市升级版 德阳市锁定四大关键

德阳日报 2016-01-06 21:22 大字

制图张湘黔

□本报记者 陈晓霞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长相对乏力之时,城市化不仅是必然之路,还蕴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德阳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市委经济、城市工作暨脱贫攻坚大会在国家层面对城市发展“三结构、三大环节、三大动力、三大布局、三大主体”系统部署的基础上,明确了德阳市下一步抓好城市工作的四大重点。

A

强化规划刚性约束 以新理念新体制提升规划水平

德阳市将以新的理念和体制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统筹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规划实施上,将加强规划刚性约束,严格以成德区域规划和德阳市总体规划为总纲,指导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在总结中江全域规划、绵竹“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全域“多规合一”。

加大规划督察力度,建立规划违法违纪约谈制度和党政主要领导城乡规划离任审计制度。强化同级人大对规划修改和实施的监督,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规划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在树立科学规划理念上,以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为城市目标,科学确定德阳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注重提升城市内涵和城市品质,注重优化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

市外要以成德同城化为突破口,围绕全方位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政策机制、交通建设、产业布局、城市功能“五个协同”,进一步修改完善《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市内要以全域城镇化为目标,围绕构建“四位一体”的全域城镇体系,加快重点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2016年上半年完成《旌湖两岸5A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年内,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在城市设计上,立足于城市的文化内蕴进行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设计。以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为城市目标,科学确定德阳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推进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动罗江撤县设区,推进德阳高新区“四区一城”建设,引导城市向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做好卫星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城、镇产业协作协同,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就城市安全而言,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防洪排涝、交通救援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将被纳入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B

把宜居放在首位 大力提升城市内在质量

2016年,德阳市将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对城市进行提档升级。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力争上半年完成城市门户、城市环线和城市主要干道的提升改造,下半年完成旌湖两岸国家“5A”级景区创建,城市广场和主题公园打造,璀璨德阳、雨污分流改造等城市提档升级工程。大力推进旧城、棚户区、综合管廊“三大改造”,加快管廊城市示范市申报和万达广场、五洲广场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继续抓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就城市“遇雨多涝”问题,学习遂宁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验,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多种手段,推进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

在道路建设上,加快城市综合交通骨架网络建设,启动成都北延线、德中干道、德罗干道等建设,启动一环路升级改造和二环路、三环路规划设计,实施中心城区至罗江、广汉、绵竹、什邡的4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工作。在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为农民工定向配租公租房,推动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包容性城市,推动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为更好体现城市宜居,将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在“小街区”范围内配套商业、医疗等服务设施,减小群众出行距离,提高生产生活的便捷性。围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城北景观步行桥、文德湖、城市停车场等项目,完善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

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把宜居放在首位,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让城市富有生命力。

C

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 促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德阳市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为切实解决缺位现象、盲点状态和时松时紧问题,德阳市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扎实推进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部门管理职责、推进跨部门统一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和属地化管理,落实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和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城市依法治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字化、推进数字城管和城市智慧管理,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数字城管平台全覆盖。推进“互联网+服务”,开发面向市民的民生服务智能应用系统,完善手机查询、支付水费、天然气费和查询房地产信息等功能。

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加快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收集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升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精细化养护程度,确保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

为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创造接纳新市民的人文环境,加快建立市民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增强市民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

D

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2015年,德阳市城镇化率达到48.47%,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今年,德阳市将着力抓好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彻底清理并废除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限制条件,对他们进城购房在税费、财政补贴方面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同时,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居住证持有人可以享受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制图张湘黔

□本报记者 陈晓霞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长相对乏力之时,城市化不仅是必然之路,还蕴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德阳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市委经济、城市工作暨脱贫攻坚大会在国家层面对城市发展“三结构、三大环节、三大动力、三大布局、三大主体”系统部署的基础上,明确了德阳市下一步抓好城市工作的四大重点。

A

强化规划刚性约束 以新理念新体制提升规划水平

德阳市将以新的理念和体制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统筹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规划实施上,将加强规划刚性约束,严格以成德区域规划和德阳市总体规划为总纲,指导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在总结中江全域规划、绵竹“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全域“多规合一”。

加大规划督察力度,建立规划违法违纪约谈制度和党政主要领导城乡规划离任审计制度。强化同级人大对规划修改和实施的监督,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规划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在树立科学规划理念上,以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为城市目标,科学确定德阳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注重提升城市内涵和城市品质,注重优化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

市外要以成德同城化为突破口,围绕全方位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政策机制、交通建设、产业布局、城市功能“五个协同”,进一步修改完善《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市内要以全域城镇化为目标,围绕构建“四位一体”的全域城镇体系,加快重点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2016年上半年完成《旌湖两岸5A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年内,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在城市设计上,立足于城市的文化内蕴进行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设计。以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为城市目标,科学确定德阳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推进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动罗江撤县设区,推进德阳高新区“四区一城”建设,引导城市向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做好卫星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城、镇产业协作协同,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就城市安全而言,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防洪排涝、交通救援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将被纳入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B

把宜居放在首位 大力提升城市内在质量

2016年,德阳市将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对城市进行提档升级。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力争上半年完成城市门户、城市环线和城市主要干道的提升改造,下半年完成旌湖两岸国家“5A”级景区创建,城市广场和主题公园打造,璀璨德阳、雨污分流改造等城市提档升级工程。大力推进旧城、棚户区、综合管廊“三大改造”,加快管廊城市示范市申报和万达广场、五洲广场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继续抓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就城市“遇雨多涝”问题,学习遂宁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验,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多种手段,推进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

在道路建设上,加快城市综合交通骨架网络建设,启动成都北延线、德中干道、德罗干道等建设,启动一环路升级改造和二环路、三环路规划设计,实施中心城区至罗江、广汉、绵竹、什邡的4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工作。在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为农民工定向配租公租房,推动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包容性城市,推动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为更好体现城市宜居,将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在“小街区”范围内配套商业、医疗等服务设施,减小群众出行距离,提高生产生活的便捷性。围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城北景观步行桥、文德湖、城市停车场等项目,完善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

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把宜居放在首位,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让城市富有生命力。

C

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 促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德阳市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为切实解决缺位现象、盲点状态和时松时紧问题,德阳市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扎实推进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部门管理职责、推进跨部门统一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和属地化管理,落实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和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城市依法治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字化、推进数字城管和城市智慧管理,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数字城管平台全覆盖。推进“互联网+服务”,开发面向市民的民生服务智能应用系统,完善手机查询、支付水费、天然气费和查询房地产信息等功能。

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加快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收集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升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精细化养护程度,确保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

为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创造接纳新市民的人文环境,加快建立市民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增强市民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

D

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2015年,德阳市城镇化率达到48.47%,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今年,德阳市将着力抓好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彻底清理并废除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限制条件,对他们进城购房在税费、财政补贴方面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同时,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居住证持有人可以享受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新闻推荐

四0四医院开展“消化疾病周”活动

本报讯为提高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水平,促进消化专业学术交流,同时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保健服务,23日,四0四医院开展第二届“消化疾病周”活动。据介绍,四0四医院不断加强医德医风...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