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龙楼村失地农民当老板

四川日报 2015-06-08 10:18 大字

□欧欢 本报记者 任鸿

“你看,这是我家自建的四层楼房,一楼门面出租,二楼自住,三四楼开宾馆,一年收入过十万元。”近日,遂宁市国开区北固乡龙楼村的高友强与记者聊起自己从一个失地农民“变身”小老板的经历,颇为自豪。

据介绍,以前,龙楼村是一个交通条件落后的偏远村落,如今,这里工厂与商铺林立,该村近千名失地农民中有上百人都当上了老板。转变来自于遂宁经济开发区电子产业园的落户,产业园区与龙楼村发展的脉动从此相连。

其实,一开始听说政府要征地建园,在外打工的高友强内心是有抵触的。“地被征了,万一工厂垮了,我们这些农民靠什么生活?”为打消村民顾虑,遂宁经开区承诺,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费或者当年土地的产值给村民补偿,同时,村民可以每人占地25平方米的标准集中复建房屋,最多可修四层。“一人25平方米,修4层,那一家人就是一栋房子,还是划得来。”

龙楼村一共11个组、736户,2006年至2009年间,征地共1100余亩,有300户村民因此失地。此后,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崛起,50余家企业陆续入驻,复建的四个小区让近千名失地农民住进了新房。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去年,村里还通了公交车。

村容改善,激增的常住人口也带来“红利”。“常住人口8200余人,是全村人口的四倍多。底层铺面第一年才租几千元,第二年就涨到两三万元了。现在平均每户失地农民的房租年收入超过一万元。”村支书高效才介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车,村里也有了100多台。”

“有企业就有人,就有消费。”精明的高友强看到了商机,2009年,他辞去在浙江6000多元月薪的工作,回到龙楼村用分到的100余平方米的地基盖起了4层楼的房子,注册登记了村里的第一家宾馆。

当地像高友强这样自己创业当老板的还有不少,刚从外面打工回来的村民罗春和妻子开起了一家饭馆。“想到年纪大了,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回乡发展。”罗春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划算:政府省事市场获利 痛点:还缺少职业化团队

遂宁市本级政府今年购买服务项目资金达3.13亿元□本报记者任鸿6月18日,遂宁市船山区燕山路社区近200名市民来到社区科普大讲堂参与社区科普大学活动,正值“食品安全宣传周”,遂宁市风湿瘫痪病康复协...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