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攀枝花精神(上)
□毛安鹏
攀枝花精神,是开发建设者用血和汗乃至生命谱写的一曲精神乐章,是中国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在攀枝花这方热土上的充分体现,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的颂歌。
我是千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经历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种种艰辛,体味了历程中的种种激情,用自己的青春实践着攀枝花精神。
回味那些可歌可泣的岁月,万缕思绪涌上心头,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1965年8月下旬,刚初中毕业的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遂宁新市场新工人集合点,爬上解放牌敞篷卡车车厢,安放好铺盖卷,挥手向前来送行的大哥道别。
8月25日下午,我们经过五天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渡口。只觉得这里异常炎热,太阳特别刺眼,带队人把我们安排在一座很大的席棚里,这里竖排着四排木板搭成的通铺,我们纷纷打开铺被,一个挨一个,间隔90厘米。这就是我们的住地。
谁想得到,这样的席棚一住就是十五年。
一个自称是九附十二信箱政治部的负责人召集我们开会。他说:“今天告诉你们两件事,一是我们单位是为渡口建设02大桥(渡口大桥),属于保密单位,这座大桥是钢拱桥,跨度亚洲第一,大家不能写信告诉家里人这里的详情,否则要承担失密的责任。二是我们的新工人同志,都是合同工制工人,必须要努力工作,不怕苦累。否则随时可以解除合同,把你开回老家去。”
吃了晚饭,我兴奋地走出工棚去看渡口市的市容。天啊,只见崇山峻岭高高耸立周围,光秃秃没有树木;脚下是汹涌奔腾的江水,江心旋涡翻滚;没有一幢楼房,只有稀稀疏疏的席棚散落在山脚。没有城市,只有工地。
第二天,我被指派到普工九班工作,工作就是挖山运石,开山放炮,浇筑混凝土,挖基建桥墩。
当时的渡口,天气恶劣,烈日当空,温度很高。我们顶着太阳,冒着酷热,开山放炮,挑、抬、打、拗,整天汗流浃背。风季时,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冬季时,干冷异常,我从老家带来的三斤棉被难避风寒。
建桥工地的普工是极为枯燥乏味而又繁重的工种。我总是在这乏味而繁重的工作中寻求一种乐趣和刺激。用大绳拉动巨石时,我以高亢的号子声,喊出力量的节奏;用二锤打炮眼时,我旋转轮锤,凸显我矫健的身姿;推手推车送料时,我轻快地奔跑着,寻找车轮与地面沙沙磨擦的快感;抬石头砌桥墩时,我高喊号子,比赛谁抬的石头大,谁跑得快。
人工点炮是一项危险而又刺激的工作,我总争着去干。记得一次点炮让我几乎丧命。那是1967年的一天,工地有90余炮要放,我和另两个工友负责点炮,当我拿着香烟,颤抖地点燃引线时,真是又兴奋又刺激!当我点到20炮时,感觉情况不对,我大喊一声:“快跑!”我们刚跑出七八米时,第一炮响了。谢天谢地,第一、二炮都是冲天炮,没有炸起大石。第三炮响时我已经跑出百米开外,飞身躲入一台空压机机身下,幸免于难。
1966年12月1日,渡口大桥胜利建成通车,当我们看到满载开发建设攀枝花的各种物资车辆顺利通过我们修建的大桥时,当我们徜徉在宽阔的桥面,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随后,我们辗转于金沙江沿岸,先后建成了密地大桥、荷花池大桥、新庄大桥、摩梭河大桥,为开发建设攀枝花抢得了时间,争得了速度。
新闻推荐
送上爱心捐款。3月11日,东区政协委员王平、李秀前往湖光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白血病患者杨勇的家中,送去了1万元现金,并鼓励他坚定信心,战胜病魔。杨勇是遂宁人,几年前到攀枝花从事美发工作。1...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