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匠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唐波 见习记者 周琴 文/图
遍布大街小巷的茶楼,是人们交流情感的场所。一杯苦荞,一杯国圣,几碟点心,便能让几个老友交谈一下午。
特制的小镊子弹出一声脆响,茶楼里的人就知道掏耳匠过来了。“师傅,掏耳朵不?”掏耳师傅一边拨弄着手中的工具,有型号不一的耳勺,有一端扎着球状绒毛粉团的清洁器等,一边软软地问,也只有软软地问,才能先将你的耳朵说“软”了。据说挖耳匠之间生意好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声音特别软。
中医理论中,耳通五脏六腑,掏弄一下,全身舒坦。加上攀枝花秋日午后的阳光浅浅地洒过来,那一份慵懒,那一份飘然,颇有置身云端的舒爽。
传统手艺可谋生
1965年生于四川遂宁,2003年到攀枝花,2006年至今和家人经营着一家餐馆的张冲,名字彪悍霸气,人却面善爱笑。每天早上5点,他便起床,打豆浆,熬稀饭,然后在店里帮忙张罗卖早餐,10点多收拾早餐摊子后去西海岸菜市场买菜准备中餐。中午2点多,吃饭的客人渐渐散去后,他就骑上摩托背着挎包串茶楼去了。
张冲的另一身份就是掏耳匠。每天下午3点左右,他总会出现在炳草岗大大小小的茶楼里,熟客都称呼他为“张师傅”。
2000年,张冲专门到成都拜师学挖耳,学成后便一直靠此谋生,至今已有10余年。耳勺、夹钳、云刀、木把小毛刷……简易塑料盒里装的“宝贝”,都是他自己制作的,跟随他已经10多年了。
张冲每次走进茶楼,便传来特制小镊子的脆响声,茶楼内的客人便知道是张师傅来了。“张师傅,来给我掏下耳朵嘛,这几天痒得很。”“好嘞,找个椅子坐好,我现在就给你弄。”张冲笑着应答。
为了保证顾客的安全,张冲头上戴着一顶头灯,以看清耳道。“每名客人掏完以后,都要把工具消毒,这样才卫生。”张冲面带笑容地说。
因为收费低,手艺好,有熟客称他为“攀枝花最优秀的掏耳大师”。说起这个,张冲很谦虚:“现在攀枝花干这个的人少,都是散走单干的,掏得更好的肯定还有。不过,我倒是攀枝花第一个背包转茶楼的掏耳匠。”
自豪的“掏耳大师”
有人说,一份喜欢的工作会令你一天都处于开心状态。张冲不懂这样文绉绉的道理,他只是觉得,这份手艺能给他带来乐趣,还能挣点钱贴补家用,这就是幸福。
“掏耳不应该仅仅是种江湖手艺,更应该是种乐于接受、懂得知足的人生态度。”张冲如是说。
张冲是外地人,在攀枝花亲戚少,然而认识的人却不少。卖水果的、开饭馆的、开车的……说到自己的客人,他滔滔不绝。他认为是这门手艺给他带来了这么多的朋友。清香坪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经常坐车过来找张冲掏耳朵,每次到了茶楼就给他打电话。有一回过来碰巧遇到张冲有事,没掏成,老大爷就连续来了三天,由此可见他对张冲的信任。老大爷还戏称张冲是“教授级”掏耳匠。
在张冲看来,每次帮顾客把耳朵掏干净后,自己都很自豪,有一种满足感。掏耳朵的过程一般就只需几分钟,难度大的也就花上十多二十分钟。但这门手艺是份细心活,一定要格外小心。精神疲乏的时候,张冲宁愿在家闲着,也不挣那份钱。“耳朵非常敏感,所以手要稳、心要细,休息好了才能干好。”他说。
张冲还委托记者提醒大家,一定要谨防有些江湖郎中关于“掏耳结石”的骗局,他们往往会说你耳结子严重,要收个几百上千的,这种人多半都是骗子。如果真的感觉耳朵有问题一定要上医院检查。
快乐是幸福的源泉
张冲是典型的乐天派,遇事不烦恼,总是积极地面对生活。最明显的就是他的笑,不管是在小吃店工作还是掏耳朵,他总是乐呵呵的。
如今,张冲家的小吃店生意不错,服务员不够,岳母、老婆都到小吃店帮忙。出乎意料的是,张冲的儿子却在别的快餐店打工。问到为什么不让儿子在自家的小吃店帮忙时,张冲说:“他在那边也轻松,接接电话,不和我们一起他自由些。关键是快餐店老板大不了他几岁,年轻人在一起好耍。”
张冲曾经以开玩笑的口吻试探儿子:“要不你就跟我学掏耳朵吧。”儿子说,我现在学年龄太小了,以后长大点再说。说到这,张冲又露出招牌式的笑容:“年轻人,还是抹不开面子啊。”
对于儿子,他说,就希望他能够养活自己,今后成家了能够养家糊口,不奢望他能大富大贵,健康快乐就好。而对于这门手艺,他说,以后想专心带徒,把他的技艺全部传给徒弟。
知足常乐,正是“掏耳朵大师”张冲幸福生活的源泉。
新闻推荐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任务,是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共四川省委...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