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遂宁福锦,方寸之间织出华美气韵

四川日报 2014-03-28 13:34 大字

□本报记者 钟莉 程文雯 文/图

3月20日,遂宁市福锦传习所内,织娘李小华正坐在高高的机架前穿丝打结。丝线在她手指一勾一松间来回穿插,动作流畅迅捷,一幅真丝编织的熊猫嬉戏挂毯一毫米一毫米地显现出精巧华美的气韵。

这就是工艺繁复、细腻精美的遂宁福锦手工编织技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工艺精细,挂毯可保存百年

遂宁福锦编织技艺源于两汉时期,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编织的真丝挂毯一度成为皇室贡品。《四川通史》记载,“遂州贡陵,樗蒲陵”。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保存着遂宁贡品珍贵锦样。

福锦工艺极为繁复,需要经过图案设计、丝线处理、配色、挂经、织锦、过纬、下锦、编穗、平合、洗锦、整理等十几道工序,且每一道都是手工完成。

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手工编织,只是其中一道工序——过纬。“这是一块800道的挂毯,长宽各一尺,一名技艺娴熟的工人一天最多能够生产5毫米左右。完成这块挂毯大约要半年时间。”遂宁福锦手工编织技艺第一传承人陈玉指着李小华正在编织的挂毯告诉记者。“道”是衡量福锦工艺难度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在福锦编织中,纵向的丝线称为经线,编织过程中要先将白色的经线在机架上绷好,再用彩色丝线在经线间穿插打结,织出华美的图案,称为纬线。“道”指的就是每平方英尺纬线的打结数量。“道数越高,工艺就越精细。一般的挂毯只有300到500道,我们遂宁福锦能织出800到1000道。”陈玉介绍说。

丝线手工染色,也是福锦的一大特色。“要先把生丝置于锅内,加水加碱进行烧煮,脱去表面的胶质物,使其成为纯白色,再用天然植物调制染色剂,为丝线上色。”陈玉说,用这种传统方法处理的丝线,不仅色泽光亮,而且韧性极佳,“织出来的挂毯可以保存百年以上。”

题材创新,《古道雄关》创下销售奇迹

眼前,一幅长约1尺5、宽约1尺的《天下雄关》挂毯让记者颇为惊叹:嘉峪关前,天朗气清,一湾月牙形的泉水镶嵌在大漠绿洲之上,驮着货物的骆驼结队前行……“你看,只要光线照射的角度发生变化,挂毯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陈玉转动手里的挂毯,随着光线变化,只见天空、大漠、骆驼的颜色由浅变深,由明及暗,呈现出同景不同色的奇特景象。“编织用的丝线都经过特殊处理,所以同一幅挂毯上的嘉峪关才会有不一样的韵味。”

这幅《天下雄关》的创作灵感,源于陈玉一次远行。1993年,陈玉前往甘肃供货,顺便到嘉峪关采风。古道雄关、夕阳西下,前方的沙丘上,一支驼队逶迤而来。眼前的壮美景色让她一下子来了灵感:为什么不把风景织到挂毯里呢?作品一问世,就大受欢迎,单价上万的挂毯,销量超过400条。

与传统挂毯以波斯型彩花为主不同,今天的福锦除了充满大漠风情的《天下雄关》,还出现了《八骏图》、《清明上河图》、《大熊猫》等一大批新样式。“今年春节,光《八骏图》就卖出去好几条。”遂宁市闻喜阁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鸿说。

面向市场,传统技艺的复兴与隐忧

在陈玉家里,一块色彩绚丽、波斯风情浓郁的挂毯已经织了一半,“这是一幅800道的挂毯,算是福锦中的精品,已经被一位土耳其客人订购了,售价4万多元。”陈玉说。

像这种传统样式的精品福锦,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我们在北京、上海、西安、甘肃等地都有销售点,产品还外销美国、中东、日本等地,就是这种传统挂毯最受欢迎。”孙鸿说,福锦中卖得最好的是一款编号5002的传统作品。暗红的底色配上墨绿、纯黑等各种花型,繁复的几何图形间,还织入了云雀、绿树等代表吉祥幸运的图案,“这种图案最能展现福锦编织技艺的精细与美感,在国外市场,尤其中东卖得很好。”

不过,这类挂毯的产量也很低。“工艺太繁复,耗时也太长,年轻人静不下来,都不愿意做。”孙鸿解释。而在孙鸿的公司里,能够织出这种挂毯的老工人还剩下70多人。“织这种高道数的挂毯很伤眼睛,不少老工人眼神越来越差,往后恐怕也很难再做出这么美的挂毯了。”

孙鸿和陈玉都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认识到遂宁福锦的美,静下心来传承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

新闻推荐

***到农家,还要翻过几道“梁”?

□本报记者李淼扶贫到户一直就是一道难解的题。“扶贫开发成就举世公认,但最大教训就是***不够。”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王思铁指出,贫困底数不清、...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