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类救助,让流浪孩子回家“安家”

四川日报 2012-12-07 17:17 大字

如何加强冬季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本报记者 刘星

四川省近日下发《关于加强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

寒冬来临,如何让每一个流浪儿童不仅要回到家里,还留得下来?记者近日就此展开调查。

现象:

部分孩子陷入二次流浪怪圈

12月6日,一个QQ头像亮了起来。“嗨,我到广州了!”小诚(化名)热情地在网上跟记者打招呼。从成都到遂宁,再到辽宁和广东,15岁的小诚今年可谓是 “走南闯北”。

今年1月,四川省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活动,记者曾与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起送小诚回到了遂宁老家。当时,小诚在成都流浪,因为天冷,他偷偷溜到一家宾馆抱走了一床被子,被公安机关发现后送到了成都市救助管理站。

小诚的父母都是农民,小学文化,为了多挣点钱,长期外出务工。在他心中,父母对他要么漠不关心,要么拳脚相加。小诚6个月大时父母便外出了,他全由奶奶照顾。贪玩的小诚在奶奶溺爱下,初中只读了1个月就辍学了。着急的父母只有将他带到自己务工的城市,管教中小诚逆反,趁着父母不注意溜到成都开始流浪。

在送小诚回乡的途中,大家对聪明健谈的小诚十分喜爱。遂宁市救助站站长何利平表示,将帮助小诚进入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可是,一个月后,小诚致电记者:“我去辽宁了。”具体在哪里干什么,他不透露。何利平猜测,小诚可能又去流浪了。

记者走访成都、绵阳、遂宁等地救助管理站时,站长们纷纷表示,接回家的孩子再去流浪,这样的事例为数不少。“我们站今年救助的孩子中,二次流浪的大约占70%左右。”何利平说。

原因:

三类家庭最易致孩子流落街头

孩子们为什么会陷入“流浪-救助-再流浪”怪圈?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教育科科长陶醉感言:“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他们流浪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

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荣道清分析认为,许多流浪儿童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以农村居多。除了被拐卖、胁迫外,造成流浪的原因还包括经济贫困、生存条件恶劣、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而这些都指向一个社会要素——“家庭”,其中三类家庭最容易导致孩子流落街头:一是家庭功能不健全或基本丧失的家庭,包括父母离异、父母双亡、父母单方或双方犯罪、家有病残者等;二是童工家庭,儿童过早地从事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经济活动;三是教子无方、存在暴力的家庭,许多父母对学习不好的孩子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使孩子离家出走逃离恐惧。

荣道清说,眼下一提到流浪儿童 “回家”,人们的反应,第一总是收容,而后遣返原籍了事。殊不知,这仅仅是流浪儿“回家”的第一步,而更关键的遣返之后如何让这些孩子不再流浪并真正安定下来,却总是被有意无意忽略。回家,应该是流浪儿童最好的归宿。但如果家庭养育模式失灵,缺乏亲情和温暖,注定只能成为其流浪途中的 “驿站”,而非遮风避雨的“港湾”。

对策:

分类救助让流浪孩子既回家也留得下

如何让孩子重回家庭,重回学校,重回社会,成都市救助管理站作出了有益尝试。

“每一个来到救助站的孩子,我们都会对其进行需求评估。包括为什么流浪,流浪多长时间,接触了哪些人,该采取哪种途径回归。”荣道清表示,在做完需求评估后,救助站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救助方法,或送到救助站,或送到寄养家庭,或直接送回家。

今年3月,省慈善总会在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重塑美好心灵公益行动——流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救助示范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系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荣道清说,站里不少二次流浪的孩子,通过老师系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已渐渐恢复了心理健康,表示不再“流浪”。

而对于心理创伤较大的孩子,救助站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同时跟孩子父母沟通,再将其送回家。“我们发现,通过心理治疗后的孩子,他们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大大增强。”

“如果父母已离世,不适合再养育孩子的家庭,救助站会将这部分孩子送到寄养家庭或SOS儿童村生活。”荣道清介绍,对于16岁或以上的孩子,救助站会选择将其送到职业学校进行培训,让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王奇认为,解决流浪儿问题,治标更要治本。既推动流浪儿消失于街面,更要关心他们有没有回归于家庭,融入社会;既要安排流浪孩子返乡上学,更要注重建立长效救助机制,避免二次流浪。

短评

让每个流浪儿在寒冬中沐浴阳光

□徐虹

接送流浪儿“回家”,更要帮其“安家”。一个孩子,之所以外出流浪,与其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让流浪儿“回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安家”,这就需要培育和重塑“安家”的土壤。

为防止未成年人再度外出流浪,父母要创造条件,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还需要流出地政府部门有所作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加大扶贫帮扶力度;对由父母携带孩子外出流浪乞讨的,要加强教育;对严重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要追究监护人责任;有针对性地对外出流浪现象进行重点治理。

事实证明,各级政府的作为大小,与流浪儿“回家”、“安家”步伐的快慢有着紧密联系。各级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应从制度层面,解决好流浪儿“回家”的基本生活保障、心理教育疏导、上学再教育提升生活自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问题,为流浪儿童“回家”、“安家”创造条件,这也是流浪儿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所在。

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事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相信只要坚持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运用经济、行政、司法等各种手段,落实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政策,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一个流浪孩子都将在寒冬中沐浴温暖的阳光。

新闻推荐

发挥优势 干出特色 做大总量

站在新的起点,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砥砺奋进、再开新局——1月18日,远成集团西部物流中心项目,在遂宁市船山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开工建设。总投资80亿的项目,从洽谈到正式开工仅用时2个月,而从签约到破...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