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旬“姐妹花” 盼搬新家

成都商报 2012-12-20 13:55 大字

“托国家的福,我们总算有新房的盼头了,我也算有福了。”

———打出生起就住在曹家巷的57岁的江明学

“这辈子就没住过新房子,就等这次了。”

———81岁的任世蓉和对门85岁的辛玉兰都说了这句话

新闻背景

曹家巷一、二街坊片区采用自治改造,由自改委委托成都北鑫房屋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改造。改造方式为附条件自治搬迁改造。即在规定签约期内,签约率达到100%,则《附条件搬迁补偿安置合同》自签约期结束之日起生效;在签约期内签约率未达100%,则此次自治改造中止。签约期限为搬迁方案上墙公布之日起100日内,安置补偿方式分为货币安置、产权调换两种,安置地点则由居民自主选择原地返迁或异地安置。

一张用大白纸打印的《曹家巷一、二街坊危旧房(棚户区)片区自治改造附条件协议搬迁改造决定》张贴在曹家巷一街坊十八栋破旧的红砖房外墙上,落款是12月18日。就在当天,3700多户曹家巷一、二街坊居民在一片废旧工地上参加了动迁大会,并现场抽签产生了评估机构。

50多年来,曹家巷上演了几代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伴随着“北改”工程的推进,这片中心城区内最大的棚户区即将走进历史。

“托国家的福,我们总算有新房的盼头了,我也算有福了。”57岁的曹家巷老住户江明学说。而在曹家巷喧嚣的小街上,人们说得最多的也是“北改”、拆迁。江明学说,他身边的居民都支持这次拆迁,都觉得自己沾上了“北改”的福气。

3个老邻居

江明学拖着病腿参加了动迁大会。第二天,他又仔细看了一遍张贴在楼下的《决定》,“现在就等评估公司上门了”。

楼下81岁的老妪任世蓉也参加了动迁大会,“我在这里真是住伤了”。对门85岁的老妪辛玉兰端着萝卜汤从黑漆漆的公用厨房摸出来,颤巍巍地说:“住新房子当然高兴得很哦。”

他们三位是邻居,已在曹家巷住了57年。江明学住在3楼,家中13平方米。任世蓉住在2楼,有两间房,加起来28平方米左右。辛玉兰家18平方米。

江明学打出生起就住在曹家巷,身患肺结核和股骨头坏死的他上世纪90年代就买断工龄。如今他靠低保维持生计,基本上一个人住,25岁的女儿忙于工作,鲜有回家。任世蓉和辛玉兰都是1955年从重庆迁到成都的建筑工人家属,老伴均已过世。任世蓉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辛玉兰体弱多病,步履蹒跚。

曹家巷一、二街坊那一排排红砖房和江明学的年龄相差无几,年久失修的房子就像他那虚弱的身体。任世蓉和辛玉兰20多岁就住在这里,从未挪窝。

蜗居岁月

50多年来,曹家巷及周边的每个旮旯留下了江明学的足迹。江明学的父母是省建三公司的职工,13平方米房间是父母留给江明学的。江明学当了几年知青,返城后顶替父母进省建三公司当了材料员。结婚后,房子不够住,他在二街坊住了一段时间。后来父亲去世,他也离了婚,又带着女儿搬回一街坊十八栋和母亲住在一起。一年多后母亲去世,江明学就同女儿相依为命。

女儿渐渐大了,房子实在太窄,江明学就在楼道上搭了一个只有3平方米左右的“偏偏”当卧室。这间黑暗的卧室只容得下一张床和一个小桌子。现在女儿在外面工作,难得回家一次。但他习惯了在“偏偏”里睡觉,房间里的床留着女儿回来睡。

江明学的房间天花板上有好几个大洞,雨水浸润留下暗红色的痕迹,一到晚上老鼠横行无忌。斑驳的墙壁上露出了竹条,电线裸露在墙壁上,油污污的。

过道上,三家人共用的厨房还兼具小便室、洗澡间的功能。因为没有单独的厕所,行动不便的江明学只好给自己准备了一个高脚痰盂,大便后端到楼下臭烘烘的旱厕倒掉。

就在江明学出生前不久,任世蓉和辛玉兰来到曹家巷。任世蓉是电焊工,膝下四个女儿,最大的现在已近60岁。如今,女儿都已成家,老人一人独居。每到周末,她都会去孩子家中。过年了,孩子们则集体回到曹家巷,十几口人挤在小屋子里吃团年饭。

任世蓉说,过去街坊邻居一下班就挤在公用厨房做饭,人挨人转不过身。房子太小太破,做什么都不方便。“只有一个方便:买菜”,老人指着楼下喧嚣的菜市场和记者笑谈。

在辛玉兰昏暗的房间墙壁上,悬挂着1977年成都市机械局维修队发给她的奖状。老伴遗留下的算盘挂在墙上。她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住在白果林,身体不好。另一个远在遂宁工作。

“这辈子就没住过新房子,就等这次了。”任世蓉和辛玉兰都说了这句话。

期盼新居

对于这次动迁,三位老邻居都表现出异常的关心。江明学坚持参加了动迁会,开始琢磨租房过渡的事;任世蓉时常关注报纸上关于“北改”的消息,并表示全力支持这场民生大工程。即使是行动不便的辛玉兰,也请儿子替她参加了动迁会,现在就盼着拆迁启动。

动迁大会当晚,江明学失眠了。他在盘算拆迁以后该如何如何。他告诉记者,“北改”来了,住新房的希望终于要实现。不过自己在曹家巷住了57年,以后还是要搬回来。

得知过渡期有补贴后,江明学有了计划:“我花200、300元在附近租间房子,再破也破不过现在吧?说不定还能剩点补贴生活。加上低保,生活也就过得了。”

等房子修好,江明学不打算精装修,“就刷刷墙,买一台新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再添置点家具。”再过3年,他就能领取社保了,“那时我也不需要低保,就把低保让给比我更困难的人。”

看着即将拆除的老屋,江明学有些不舍。“搬的时候我还要拍张照片,以后放在新房里当纪念”。

任世蓉也盼着搬新房。她的女儿们住房也很紧张,最小的女儿还在租房。她在十八栋有两间小屋,希望能获得一套二的新居。“如果可以,我就让小女儿搬回来和我一起住,也有个照应”。

门对门做了50多年的邻居,面临搬迁,任世蓉和辛玉兰颇为不舍。借着记者采访的机会,两位老人照了一张合影。辛玉兰还让记者从墙壁上取下那张奖状,怀抱着照相。她总是担心自己等不到住新房的那一天,任世蓉就在旁边安慰她。

已是下午5时,曹家巷的菜市场变得人声鼎沸起来,几年后,这里将是干净、现代、舒适的人居环境。 

成都商报记者 唐小涛 摄影记者 陶轲

新闻推荐

假冒碘盐入川 仓库里抓现行

低价从湖北收购工业盐,然后外包成加碘食盐销售,以获取暴利。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根据公安部指示,经近两月侦查,遂宁市公安局将非法销售工业盐的赖某、卢某、胡某挡获,在遂宁城南一仓库现场查获冒充碘...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