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王南桢文图炎炎夏日走在大街上扑面而来的热浪

攀枝花日报 2011-05-26 19:22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文/图

炎炎夏日,走在大街上,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你难以忍受,而在仁和街头,一辆辆载着顾客的三轮车夫却还奋力行走在烈日下。

5月24日下午3点过,记者在仁和牛羊肉一条街路口坐上一辆人力三轮车。蹬车的师傅叫刘昌全,体型偏瘦,他已在仁和蹬三轮车四年多了。

刘昌全说:“中午太阳大,生意反而最好,要挣钱,再热也得出来蹬车。”

他一般早上8点出门,晚上8点收车,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他说,干这行很辛苦,一天要拉30多趟,特别是在上坡路段,蹬不上去,只有下来拉。

在宝兴街,刘昌全拉着一客人来到一上坡路段时,他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只得下车推拉。

今年46岁的刘昌全从遂宁来攀多年,一家每月房租就得500多元,妻子、女儿都在打工,儿子今年快大学毕业了,父母在家做点家务。

“没有其它技能,全靠干体力活。现在仁和街上有了环城车、小巴车,人力三轮车生意不好做,每天跑六七十元,除了租车费、管理费和一家人生活开销,基本所剩无几。原来有100多辆车,现在路上跑的也就50辆左右。”刘昌全坦言。

他说,平时一家人一天开销就得100元,光靠蹬三轮车,养活一家人很困难。因此,除了蹬三轮车,平时有搬运方面的活他也要干。

刘昌全对他的骑车技术比较自信:“蹬了四年多三轮车,我还没出过一次安全事故,租车老板宁愿少收点钱都要租给我。”干这行虽然辛苦点,但他觉得比打工自由。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刚拉了一位顾客从一小区出来的杨与付师傅。51岁的杨师傅蹬了10年三轮车,妻子有残疾,儿子11岁在上小学,为了省钱,一家人租住在一间房里。

杨师傅一家全靠他蹬三轮车挣钱,每天早上7点过就开始跑车,到晚上10点过才收车;中途回家吃点饭,渴了喝点自带的水,等客的时候才能休息一下。

杨师傅的三轮车是他自己攒钱卖的,每年交800元的管理费和保险。他说:“天气热倒没关系,只要生意好就行,遇到没生意,在街上转圈,我心里就很着急。”

长期蹬车的杨师傅肤色黝黑。他说,街上现在环城小客车、小巴士很方便,人力三轮车生意没以前好。干这行是个力气活,在上坡路段,力气小了根本上不去。现在起步价2元,路远一点有坡的地方收3元,有的顾客嫌贵,觉得还不如“打的”划算。

不过,他说,过段时间,街上的三轮车换成电动的可能会好一点。他的最大心愿是努力挣钱把孩子养大。

阳光下,站在仁和街头,随时可见猫着腰、弓着身子奋力前行的人力三轮车夫。记者发现,人力车夫并非都是些体格健壮的汉子,其中还有中年妇女及年过花甲的老翁,他们蹬着车在为一日三餐而忙碌着。

新闻推荐

城乡居民收入步步高 □本报记者 梁波文/图

【现场】班庄村民钱袋鼓8月20日,石榴开园后的第五天,大田镇班庄村的张建军来到遂宁市。该市电信公司进行石榴采买招标,张建军带去的12只石榴一举击败了5家石榴专业合作社的石榴。张建军赢得了4400件...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