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个“菜篮子”大“变脸” ——攀枝花工商局牵头全市农贸市场改造纪实
张春梅
“现在逛菜市场是一种享受,环境好,品种更丰富,买菜更放心。”12月4日早上,家住东区的吴婆婆提着菜篮子走出西海岸农贸市场后高兴地说。
经过三年的努力,2010年,全市108个城乡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改造,华丽转身,其中,包括主城区的56个集贸市场以及52个乡村集贸市场。
改造“菜篮子” 勇挑重任
农贸市场,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菜篮子”和“粮袋子”;攀枝花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农产品,使得部分大型农贸市场成为全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的批发市场,也是城市的一个窗口和缩影。
但是,攀枝花市原有的108个农贸市场大都形成时间较久,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突出,加之工商部门与市场办管脱钩后业主日常维护管理缺位,导致市场“脏、乱、差、臭”等问题十分突出,社会各界对此意见极大。
“小市场”关乎“大民生”。2006年,随着“创卫”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对全市建成区52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的惠民工程,由市工商局牵头组织城区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多、欠账多的农贸市场这块“硬骨头”,工商迎难而上,历时三年,按省局市场监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牵头对全市56个集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
当好政府的参谋,做好牵头部门,协调好相关部门,指导市场业主高起点、高标准的完成升级改造,成为全市工商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征求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市工商局制定了《攀枝花市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标准》和《攀枝花市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市场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和市场营运、环境卫生的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更新市场硬件设施,离不开资金投入。按照相关要求,改造市场的资金除了市、区两级财政适当补助外,其他靠市场业主投入。这对习惯了低成本运营的市场业主和商户来说,无异于“割肉”,市场业主首先炸开了锅。为了让农贸市场业主自愿出资、自愿改造,工商干部积极向他们宣传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诚心和真心打动市场业主。同时,市工商局先后4次组织业主赴宁波、宝鸡、绵阳、遂宁等地学习经验,业主们开阔了眼界,同时明白了改造的好处,主动加大了投入。工商部门采取典型示范的方式,在5个区县分别确定一个市级示范市场为“样板市场”。改造后的市场取得了良好效益,带动了其他市场业主积极性。
由于改造涉及的面广、矛盾多、难度大,工商干部采取全天候驻场办公、现场督查的方式,一边维护改造中市场的经营秩序,一边积极协调市场改造:帮助市场业主协调临时市场的选址搭建,经营户的迁出迁入安置,协调水、电、气、通信等部门的工作衔接,解决施工车辆的出入,并实施市场环境综合配套整治,做好市场周边店铺及居民的说服动员等,难题一一解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市场业主、经营户和周围群众眼中,工商干部既是市场经营秩序的管理者,又是“创卫”一线的工作者:清运垃圾、冲洗市场、搬运货物——市场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
通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2008年,攀枝花市成功完成主城区56个集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2009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拉开帷幕,工商部门再次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城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和综合治理的牵头部门。至2010年3月,县城以下52个乡村农贸市场全部成功完成了升级改造。
在全市108个市场的改造中,共投入资金18616万元,贴防滑地砖200000㎡,改造摊位12418个,贴磁砖25000㎡;新建食品检测室56个,面积共计300㎡;改建公厕25个;按“三统一”(即店招内容、店招广告、悬挂位置)的要求,规范店招、广告3018个,面积共计400㎡;熟食品经营场所普遍进行了改造,“三防”设施全部进行了更新和规范,共建568个熟食品店(摊),面积共计3756㎡;增设带盖垃圾桶13000个;建垃圾收集房22间,面积共计300㎡;公益宣传横(竖)幅1177幅;活禽销售区普遍按规定实行了封闭和设立独立出入口,建活禽销售区2069㎡;改造活禽宰杀房40间,面积共计915㎡;每个市场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17个,并上墙公示;建立统一消费标识的消费者投诉站56个,面积共计280㎡;设置统一的证照悬挂设施18000个,少数市场建设了视频监控网络——主城区56个集贸市场均基本达到了市场“三化”标准;乡村52个农贸市场达到了“六有”标准。
至此,全市108个市场的硬件设施全方位升级改造成功完成,108个“菜篮子”大“变脸”:
——主城区的西海岸市场综合大楼设施完备,设有多部自动扶梯,客运电梯,双电源配备,中央电子监控系统,消防喷淋系统等;
——仁和区五十一农贸市场,粮油区销售的大米、面粉等都统一盛放在木质的容器内,干净防潮;鲜肉一改传统悬挂式销售,整齐地放置在生鲜柜,保鲜又卫生;
——西区河石坝农贸市场,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蔬果、粮油价格及便民信息,修建了净菜清洗室,每个卤制品摊区都安装了空调、杀菌紫光灯及排水设施,还配置有消防应急灯,为老人提供专门的休息区。
“市场修好了,生意更好了。”望着崭新的市场大楼,西海岸市场卖了十多年菜的老蔬菜个体户鲁银明感慨万分。
管理升级 “菜篮子”更安全舒心
农贸市场改造难,管理更难。一个好的市场,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硬件达标只是市场改造建设的基础阶段。对工商部门来说,市场建设不仅是对农贸市场的摊位、标识等按标准改造,更是市场管理的全方位升级。
为给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工商部门建立了市场长效监管的“十个机制”,全面推行市场监管“十统一”法,让升级改造后的“菜篮子”安全舒心,越变越美。
建立了市场业主管理机制。工商部门加强宣传、狠抓检查,要求业主建立健全市场业主管理机制,明确市场业主是市场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相关部门管理机制:市工商局牵头制定了《关于对农贸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联动机制,形成管理合力,通过信息共享、协查联动等手段,及时解决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市场消杀工作机制。要求市场业主与消杀公司建立市场消杀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场卫生管理机制。推行了日常监管的“八归八法”。建立了市场周边管理机制。与城管部门积极联系,主动沟通,在市场周边开展了巡查工作,要求经营户必须进场,取缔场外交易,使市场周边的环境卫生得到改观。建立了视频网络监控机制。在部分市场开展了使用视频网络进行监控的工作试点,使工作人员了解市场内的交易状况、交易秩序和交易价格。建立了市场巡驻工作机制。各区工商局、市局直属分局按照要求,都成立了市场巡查大队,重点对农贸市场、废旧金属市场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巡查和监管,切实把工商日常监管和综合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分层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市工商局成立了5个督查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分片区进行督查。建立了检查评比、奖励机制。全市工商系统积极取得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地方财政拨出专项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市场业主对市场加大投入,开展规范化管理。建立了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指导市场业主督促食品经营户在市场内建立和完善了食品经营、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购销台账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开办者食品质量责任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食品退市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食品经营者的监管力度。
实行了“十统一”的监管模式。统一回访企业,对新开业企业和被处罚企业半年内回访一次;统一亮照经营,在企业办公场所或主要营业场所相对醒目位置,固定悬挂统一样式的营业执照;统一佩戴胸牌,不悬挂营业执照的经营户统一佩戴工商部门监制的胸牌;统一摆放商品,商品摆放相对整齐规范、不凌乱,摊区、柜台整洁;统一店招广告,积极协助城管部门做好店招、商招管理,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外观设计美观;统一建立台账,对粮食、汽车、农资、汽车配件、钢材等重要商品和食品经营户建立统一的购销台帐;统一投诉标识,消费者投诉标识统一,原则上与营业执照合二为一悬挂;统一明码标价,积极协助物价部门做好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主要购物场所的商品统一明码标价;统一熟食品经营户的防蝇、防尘设施,集贸市场的熟食制品经营户统一配置符合卫生要求的防蝇、防尘设施。统一个体工商户的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对个体工商户做好分层分类管理,按省工商局要求,统一规划部署、统一书面委托、统一信用标准、统一信息库存。
如今,攀枝花市的108个农贸市场实现了华丽转身,市场形象得到全面改善。标准规范、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整洁光亮的市场正逐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12月12日电(记者刘海杨华)经过近两年建设,12月12日,四川境内的绵(阳)遂(宁)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作为四川首条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不仅将绵遂两地行车时间缩短至80分钟,也将连接...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