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省农民艺术节上的遂宁风采

遂宁日报 2017-11-26 09:12 大字

方言小品《爱心》 四川清音《绿色在前》 曲艺双簧《扶贫》◎全媒体记者王锡刚

11月10日至12日,三年一届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在南充成功举办。遂宁市选送的四川清音《绿色在前》、方言小品《爱心》、曲艺双簧《扶贫》3个节目参加了此次活动。这些节目或像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风,讲述着遂宁的生态改善;或像一段田间地头的日常对话,讲述着遂宁的扶贫经验;又或像一颗在善良人们中传递的爱心,讲述着遂宁的大爱精神……

四川清音《绿色在前》

呈现方式简约不简单

在本届农民艺术节上遂宁市青年清音演员高利红在首场演出中压轴呈现《绿色之上》,她的演唱像一缕清风,沁人心脾。据了解,《绿色之上》是一个以遂宁为背景关注生态、环保话题的清音作品。

据了解,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不仅有来自省各市以及省外北京、重庆等省市的艺术团体,还有来自乌干达、俄罗斯等国家的艺术团体,共计约1500人参加。不少节目场面都非常盛大,而高利红表演的《绿色在前》在舞台呈现上没有任何道具,是一个最简约的节目。

但简约的背后并不简单,反而是真功夫的展现。《绿色在前》原作有一节要用通俗的方式演唱,这与传统清音是脱节的,所以,每当排练到此处,高利红总觉得有些别扭。但是,按照原先的配音,如果不这样唱,同样也是不协调的。

在比赛前夕,高利红就考虑要不要换一个方式来表演,于是,她试着用哈哈腔和弹舌音伴自己哼一段旋律,来代替原来的唱词。但没有想到,原先的别扭感消失了;这样的改变也为这个节目增色不少。

“表演结束之后,我遇到了一位评委,他特意和交流了几句,对我的表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利红说,哈哈腔和弹舌音是清音的两个基本功。曾经为了练好自己的弹舌音,她每天清晨起床喝上一口水,仰起头,蠕动动舌头,才最终练会了弹舌音。而哈哈腔民族声乐也有,只是与清音不同的是,清音的哈哈腔用舌头根部发音,而民族声乐中的哈哈腔用的是腰部力量发音,掌握二者区别的高利红很快便练会了清音中的哈哈腔。

据介绍,这不是高利红第一参加这样高水平的表演,她曾于前年在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中获得金奖;也曾于去年在“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获得新人入围奖。

方言小品《爱心》

真实的演绎催人泪下

在本届艺术节上亮相的方言小品《爱心》,其作者是大英县文广局创作办主任李茜芝,同时也是表演者之一。

该小品讲述的是,戏迷王大爷看了“文化扶贫”演出回家,发现里屋一个昏迷的未成年女子,王大爷提劲打把、气势汹汹,只说要狠狠教训女子,不想自己反倒摔倒在地,闹出诸多笑话。女子昏迷不醒,情急之下,王大爷便请来文绉绉高度近视的慢郎中温医生,从而误会频生。但女子醒后,在得知她是一个留守少年、离家寻找了无音讯的父母时,众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女子寻找父母。爱心在善良人们的行动中传递,体现了助人为乐的核心价值。

据介绍,这个小品最初只是大英县上演出,后来又被选到市上。对此次能够到省上参演,还是让李茜芝很是意外。

这个小品原本的演出时长有20余分钟,但本届艺术节规定表演时间不能超过12分钟。于是,演出团队先后多次又对作品进行了精编细改。在排练时,凡是有人觉得有不妥之处,大家就坐在一起商议,各抒己见。这个小品共有4个演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相对专业,但有的还是第一次参加表演。所以磨合的过程非常艰辛。

这个小品,前面是喜剧,台下观众被逗得合不拢嘴,但后半部分是情感戏,同时也更见表演功力。为了更好地将这个小品呈现给观众,几个演出人员无不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将未成年女子的心声最真实地传达出去,并且要合符情节,合符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的所思所想。几个人想了很多办法,反复演练,打磨台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演出当天,这段情感戏在没有任何辅助道具和配音下,很多观众都与真实的演绎产生了共鸣,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曲艺双簧《扶贫》

幽默中呈现扶贫故事

本届农民艺术节充分突出“以农民群众为主体,让农民群众唱主角,让广大农民朋友参与到活动中”,集中展示四川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遂宁市的选送的曲艺双簧《扶贫》就是其中之一,其创作者也是李茜芝。

《扶贫》采用四川曲艺双簧形式,将举国上下扶贫攻坚、***中,政府为贫困户所做的一件件鲜活事例在诙谐风趣中淋漓呈现。设置了用四川特有的说反话,风趣幽默地表现故事情节,既展现了扶贫攻坚的精髓又起到了愉悦观众的良好效果。

这次表演双簧的两位演员,均是第一次接触表演。其中的一位演员王俊文与创作人李茜芝相识已久,在一次交谈中,李茜芝得知王俊文非常热爱和渴望表演,于是在《扶贫》创作完成之后,她找到王俊文,请他尝试。

王俊文便和搭档在网上搜索优秀的曲艺双簧表演视频,跟着学习,慢慢掌握了基本要领,并在上班之余进行排练。

这个曲艺双簧的表演形式是,一位表演者面对观众,用肢体表演配合背对观众演员说出的话。这就要求二者要有充分的默契程度。因为搭档工作太忙,两人排练的时间有限,王俊文便常常自己一人琢磨,反复演练。

从来没登上过大舞台的王俊文和搭档在演出当天非常紧张和兴奋,同时,在紧张和兴奋的刺激下,二人的配合默契、自然,整个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新闻推荐

彭学珍:一个贫困户的倔强

11月2日下午两点,在大英县河边镇金灵村村委会的院坝里,一场热闹的文艺演出正在上演。而在村委会遥遥相对的山坳里,贫困户彭学珍正忙着给刚回圈的鸡鸭喂食。“老彭,快去看表演哦。”“来了,来了,我喂了...

大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