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英县打造“三农”发展新高地

遂宁日报 2017-06-07 07:51 大字

果农喜获油桃丰收 刘昌松 摄瞄准供给侧因地施策调优结构

大英县打造“三农”发展新高地

核心提示

产业规划

按照规划,大英县将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优质粮油产业带、优质水果产业带、绿色蔬菜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特色干果产业带(以蓬莱—通仙—天保片区为重点)和现代畜禽产业带。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优质粮油、现代养殖、优质柑橘三大主导产业和绿色蔬菜(食用菌)、高效林、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由此解决农业产业规划小、散、乱的问题

三产融合

2017年,大英县将继续培育发展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依托“万亩橙海”“地标柠檬”“香熏花海”,借助千年“卓筒井盐文化”蕴涵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着力发展东方生态园、幸福鱼庄、军辉农场、香熏花海等休闲农庄,形成东连蓬莱魁山公园、五凤寺,西接“万亩橙海、万亩桃花、地标柠檬”的一区一景、一景一区的生态休闲旅游带,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财政支持

今年以来,大英县坚持财政预算向“三农”倾斜,按照每年增长不低于10%的要求,足额安排财政预算,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今年,县本级财政预算支农资金1758万元,同比增长10%。加大向上协调力度,1-4月全县共争取到位上级财政涉农资金达1.12亿元

今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如何从财政上加大支持?大英县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以调优结构、调顺体系为着力点,让农村、农民和农业产业发展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并从多个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切实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优产业结构大英规划六大农业产业带

日前,在大英县河边镇,两千亩白柠檬树苗已经全部下地。其实,河边镇并不是第一年开始发展柠檬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河边镇就兴起种植柠檬,虽说起步早,但由于种植分散、推广乏力等因素,在市场中并没有树立自己的特色,卖不起价。

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河边镇正是按照这一政策的导向做出了新的选择。品质不好,就提升;品质单一,卖不起价,就换新。如何补齐短板、唱响品牌?河边镇决定调优产品结构,实行错位发展,在“特”字上做文章。目前,全镇已发展柠檬产业12000余亩,其中包括1万亩黄柠檬和2000亩白柠檬。这里种植的柠檬全部采用施有机肥、农家肥等绿色无公害种植方式,品相佳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

“我们做白柠檬结构的调整,最基于的主要是他的品质比黄柠檬优,我们准备在全镇大量发展,对于发展的规模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规划,今年、明年、后年,连续三年达到白柠檬1万亩以上。”大英县河边镇人大主席李源告诉记者。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涉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更主要的是如何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能力。按照规划,大英县将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优质粮油产业带、优质水果产业带、绿色蔬菜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特色干果产业带(以蓬莱—通仙—天保片区为重点)和现代畜禽产业带。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优质粮油、现代养殖、优质柑橘三大主导产业和绿色蔬菜(食用菌)、高效林、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由此解决农业产业规划小、散、乱的问题。

理顺产业体系三产融合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依托标准化生产,今年大英县通仙乡高山村上种植的青花椒长势喜人。摒弃传统的种植理念,通仙乡引进矮株密植和高箱栽培技术。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今年全乡的青花椒产量翻了一番。

看着青花椒产量的不断增长,大英县通仙乡副乡长陈卓却在谋划另外一番天地:计划进行精深加工和旅游商品包装,利用互联网+、电商等新型销售渠道,将农产品变成商品,提升品牌效益从而提高花椒附加值。

近年来,大英县围绕全链条发展,强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四川可士可公司、大英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温氏集团等企业,建成橙汁加工厂、万头养猪场、有机肥生产厂等10个项目,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特色水果实现产值4.32亿元;优质蔬菜实现产值6.2亿元;畜牧业实现产值24.2亿元;水产业1.7亿元;休闲农业实现产值12亿元。相关产业拉动大英及周边地区新增就业1万人,人均增收8000元,拉动0.5万贫困农户1.2万余人从事相关产业。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17年,大英县将继续培育发展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依托“万亩橙海”“地标柠檬”“香熏花海”,借助千年“卓筒井盐文化”蕴涵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着力发展东方生态园、幸福鱼庄、军辉农场、香熏花海等休闲农庄,形成东连蓬莱魁山公园、五凤寺,西接“万亩橙海、万亩桃花、地标柠檬”的一区一景、一景一区的生态休闲旅游带,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与此同时,大英县还将强化科技支撑、基础支撑和机制创新,以“产联式合作社”为抓手,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农业风险预警、推进产业政策落实,把涉农部门、工商企业、农户、村“两委”和乡镇党委政府联合起来,探索建立以“产联式合作社”为引领的农村新型组织形式,切实解决工商资本下乡难、农民积极性调动难、现代农业发展难等问题。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激发供给侧改革活力

近日,大英县国有农业开发企业——四川腾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授牌成立,政府注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据悉,四川腾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作为国有农业开发企业,通过有效整合全县农业资源,有效融合政府、企业与社会资本,将社会资本、先进技术等要素导入农业等工作的开展,在“产联式”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切实助推大英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全县建成产联式合作社41个,吸引投资百万元以上工商资本下乡45家,总投资额超过9000万元,同比增长56.3%。

不仅如此,为加大金融支持扶贫力度,大英县还成立大发农业投资担保公司,用好贫困户小额贷款政策,为全县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农业信贷担保,鼓励金融机构向贫困户发放小额财政贴息贷款,全年力争发放小额信贷7000万元以上。

按照“加大投入、盘活存量、争取增量”的原则,今年以来,大英县坚持财政预算向“三农”倾斜,按照每年增长不低于10%的要求,足额安排财政预算,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今年,县本级财政预算支农资金1758万元,同比增长10%。加大向上协调力度,1-4月全县共争取到位上级财政涉农资金达1.12亿元。同时,积极清理、盘活沉淀项目资金,调整预算安排,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如何防控农业风险,激发农民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无疑是一剂定心药。大英县传统农业保险品种涵盖了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种植业,育肥猪、能繁母猪等养殖业以及公益林、商品林等林业,还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创新试点,推出了小家禽和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品种,1-4月,全县共兑付财政补贴164万元。农业保险已成为大英县应对自然灾害,减少农户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 (全媒体记者 郑才兵)

新闻推荐

大英抓好党建工作带好队伍

本报讯(陈伟)4月7日,大英县公安局召开2016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会上,各党支部书记分别就2016年度抓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项述职,大英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陈小平对各支部述职...

大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