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盘活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四川农村日报 2014-12-30 00:32 大字

上营村农民在蔬菜大棚中劳作。

村民正在搭建大棚钢架。

编前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会议传递出了不少新

信号。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三个“探索”连用,语气坚决,充分展现了中央对“摸石头过河”的支持。

土地流转是目前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样,并非只有土地流转一条路。目前,四川省不少地区就在进行着诸如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土地“上线”交易等多种形式的探索。

推进集约化 活了土地富了村民

探索路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互换、租赁等形式,集中流转土地使其向基地、龙头和大户集中。

本报讯 “土地承包出去了,还能在这块土地上打工,我现在每天有几十块钱的收入呢。一份地,两份钱,现在是两头获利!”12月22日,在南江县沙河镇上营村的大棚蔬菜地里,村民熊正全一边浇蔬菜一边高兴地说。

“我们针对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实际,在全镇大力推行土地流转。”该镇党委书记黄远义接过话茬说,为引导农村土地进行合理有效流转,沙河镇积极鼓励农民把部分耕地流转出来,将分散的土地逐步向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和经营能手集中,以此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上营村就是以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重点的一个村,这个村经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了,农民收入得到快速提升。

来到联盟村,只见10多名中年妇女正在泡菜加工厂生产车间腌制着青菜。她们一边劳作一边背诵着村里流行的顺口溜:土地流一流,打工不犯愁;土地转一转,升值把钱赚。同行的镇人大副主席张进东介绍,沙河镇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种植、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农业”模式,引导农民进行有主导方向的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

“去年10月,我投资600多万元承包了村里180户农户的1100亩耕地,建起了‘晓斌农场\’,并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900亩,西瓜200亩,饲养生猪3000多头,现已创产值800多万元。”在红旗村,“晓斌农场”场长李晓斌兴高采烈地述说着农场的效益。红旗村是沙河镇土地流转面积较多的村,全村2000多亩耕地有80%流转给了种养大户。村民张兴才算了一笔账:“我们家7亩地,原来种小麦、玉米,一年下来收入不到6000元钱。现在土地流转了,一亩地的租金就是七八百元,再加上务工收入,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活了土地,富了村民。”副镇长褚文武介绍说,目前全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互换、租赁等多种形式,盘活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土地使其向农产品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能手、大户集中,推动了生态农业、林业开发、特种养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林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截至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4000余亩,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发展规模种养业大户28个,初步形成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岳旭东 肖定怀 文/图)

确权颁证 农户“本本”变成钱

探索路径:开掘农村金融市场,必须加快农村确权颁证的步伐,赋予土地清晰完整的产权。

本报讯 12月10日,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大学生创业园内,搬罾镇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小波向成都客商介绍自己研发的阳台蔬菜产品,首批产品不久将批量上市。

去年阳台蔬菜产品已成型,但在物流和销售上,程小波没有太着急进行。“融资难,之前靠合作社里1100个大棚贷不到款。”随着南充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他的后顾之忧解决了。今年6月24日,程小波与顺庆区农村信用联社签订了500万元的授信合同,并拿到了200万元的首期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作为担保的,正是570亩流转土地预期收益和1100个大棚。

“没有明晰产权,手里再多的流转土地和基础设施都敲不开银行的门。”程小波说,2010年,合作社入社人员增加,原有400个大棚无法满足社员的需求,而巨大的资金缺口同时出现。程小波跑银行、找政府,没有“铁证”固定,户与户的土地界限不明,权限不清,银行无法贷款。南充市金融办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农村抵押担保物和专业评估机构缺乏,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缓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完善,涉农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较少,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向“三农”投入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肖明认为,开掘农村金融市场,必须加快农村确权颁证的步伐,赋予土地清晰完整的产权。

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区,2013年,顺庆区全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七项产权”确权颁证,去年完成了104个行政村的确权颁证,今年底,全区217个行政村确权颁证将全部完成。今年,顺庆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区,截至目前,100余户农户和5名业主大户进行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31笔,合计金额8600万元,涉及5680余亩流转土地。

“只要控制好了风险,这个市场完全可以打开。”南充市西充县统筹委副主任何德华介绍,今年当地出台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详细制定了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的操作办法、评估机制、配套体系等内容。此外,该县财政专项预算500万元,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基金,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本报记者 张立东)

“上线”交易 让撂荒土地出效益

探索路径:着手构建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破解当地农村“丢荒”问题。

本报讯 日前,记者在遂宁市大英县金元乡看到,关咀村的山坡上,50岁村民李伟家常年荒弃的2亩坡土已经种上了花卉,朵朵玫瑰点缀在薰衣草中,显得格外娇艳。“以前,虽然有2亩土地,但常年荒弃,不能带来1分钱收入,真觉得浪费。现在把土地流转给人家种花卉,也算是咱农民增收了。”李伟一家人,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的土地荒废了多年。遂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立后,李伟家的土地 “上线”,最终被 “相中”。“由于遂宁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常住农村的青壮劳动力长期仅占20%左右,遂宁农村‘农民荒\’导致‘土地荒\’的现象日益突出。而丘陵地区人均土地面积小,农民自身难以实现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传统农业耕作方式高成本、低效率,也加剧了农村土地‘丢荒\’现象。”遂宁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说,遂宁正在着手构建市、县(区)、乡镇三级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为破解当地农村“丢荒”问题提供路径。

记者走进位于大英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看到,中心LED屏上显示着一些乡镇准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信息。“大英县11个乡镇都设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点,各站点正在搜集信息,最近将有更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养殖水面经营权等交易信息上线。”中心负责人介绍。

(冉茂君 本报记者 任鸿)

建流转平台 在土地收储上做文章

探索路径:各村成立土地合作社,农民以承包地加入,委托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业主则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

本报讯 12月21日上午,德阳市旌阳区扬嘉镇扬嘉村一片开阔的田地里,数十位村民或栽插钢管,或焊接钢架,一片繁忙景象……“我们正在搭建大棚钢架,为明年栽植葡萄苗做好准备。”来自成都温江的业主蔡显兵显得干劲十足。今年10月,蔡显兵和人合伙与扬嘉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作协议,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葡萄,总投资近千万元。村民熊正玉乐呵呵地说:“土地流转后,不仅能收租金,而且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收入要比过去种地强多了!”

今年4月以来,扬嘉镇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以创新土地经营理念、狠抓农业招商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让土地“流”出规模,“转”出效益。为改变过去等业主上门、选好地再和若干家农户商谈的低效率状况,该镇党委、政府经过调研,镇村共同搭建流转平台,在土地收储上做文章。各村成立土地合作社,农民以承包地加入,委托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收入保底、赢利分红,业主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简单省事,方便快捷。镇上成立土地流转中心,统一指导各村土地合作社,同时将“入社”的土地按规划分片区建立台账,搭建信息平台,对接项目,规模经营。目前,全镇加入土地合作社的农户已有3400余户,储备土地1.1万亩。

据该镇镇长陈明介绍,镇政府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高效服务平台,提供从项目储备、中介协调到指导签约、跟进追踪“一条龙”服务,各村成立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站,阵地前移,确保第一时间介入流转过程中的纠纷,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流转土地引进业主,目前该镇1600亩大田农业示范园、1000亩大棚高端水果采摘园、1000亩现代蔬菜种植园均已初具雏形。 (肖盛雄特约通讯员 唐渝川 文/图)

新闻推荐

记者叶其军文田记者走进阿坝县阿坝镇三村炉具市场

■记者叶其军文田3月16日,记者走进阿坝县阿坝镇三村炉具市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炉具市场内20余家铁匠铺子,每个铺子里都有一两个壮实的汉子,手拿铁锤,把手中的铁器敲打得叮当作响。市场内宏...

大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