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农村供水工程 先解三道结
□本报记者 李淼
四川省农村供水正从“重建轻管”迈向“建管并重”时代,“十二五”期间,将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5万处,分散供水工程21万余处。
点多、面广、线长,工程建成后,如何“管得好,用得起,长收益”?如何做到良性循环、永续利用?这需要一整套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
记者多方走访发现,其中三道症结亟需解决。
症结一:跑冒滴漏很普遍
水龙头开一点缝,水一点点往下滴,水表却不见转动,用水却不用给钱——这种普遍存在的“吃滴水”现象,已成为四川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营管理的难题。
“平均供2方水只能收到1方水钱,一些供水站回收率不到50%。”5月30日,大英县水务局副局长廖兴告诉记者。
仁寿县宝飞乡供水站负责人冷雪峰面临同样难题。5月29日,他与15位村支书碰头磋商如何解决跑冒滴漏。“供区水费回收率只有40%,不光是‘吃滴水\’问题,农村供水管网往往动辄数十公里,战线太长,损耗很大。”冷雪峰介绍。
农村供水主要靠水费维系运营。对此,四川省提出推广智能水表和刷卡收费。
“智能水表灵敏度高,是破解‘吃滴水\’的好办法。大英去年起规定,新增用水户、更换水表户必须使用智能表。”廖兴坦言,与只需要二三十元的传统水表比,一只智能表要数百元,因此推广进展缓慢,目前只安装了两三百户。
症结二:私营小水厂监管难
私营小水厂管理是难中之难。这些小水厂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由乡镇集体经营管理或私营自建自办,“它们大都规模小、效益低、水质差,政府无法有效制约,往往成为监管薄弱地区。”省农水局供排水处副处长宋跃表示。
对此,仁寿县曾提出,全面推行私营水厂和乡镇集中供水站改革,逐步收购私营小水厂,全部纳入政府管理,以充分保障群众用水权益。该县目前还有20余个乡镇供水站属私营业主所有。
大英县也不例外。该县仅回马一个乡镇,就有6个小型民营供水站。“各站打井抽水,每天供水量100多立方米,基本是不处理直接供给农户,水量、水质都没保障。”廖兴介绍,由于各水站要价很高,收购问题谈了一年多也没谈拢。“现在问题是给再多钱,私营水厂老板也不愿意卖,收购工作因此受阻。”仁寿县水务局供排水总站站长吴小灵也很无奈。“农村供水有较强的公益性,下一步,加大包括对私营水厂在内的乡镇水厂资源整合力度是必然趋势。”宋跃指出。
症结三:农村饮水工程维护难
随着农村供水工程的不断投入使用,工程设施的“看病”问题逐渐提上日程。“国家投资主要还是用于第一次建设,后期的管理维护资金非常缺乏。”廖兴举例,日供水20立方米就算集中供水,即使水价按每立方米3元收,每月水费才能收1800元,还要支付人工工资、电费、药剂费,一旦管网烂了,或者集中供水设备坏了,动辄上万元,让老百姓自己筹资很难。
农村供水工程“治病”如何才能“不差钱”?“为保证农村饮水工程安全、正常、长期运行,四川省大力推进县级维修养护基金的建立,用于取水、制水设施设备及输配水管网维修改造工程。”省农水局供排水处处长周家富介绍。
仁寿县财政不仅每年拿出6000多万元建立饮水安全基金,还专门建立维修养护基金。岳池县把供水收入中除去必须的运行成本后的结余资金,全部用于饮水工程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全省目前已有61个县建立专门的农村饮水工程县级维修养护基金,但不少地方因财政较为紧张,还未设立该项基金,有的虽然设立了,但保障水平很低。”周家富表示,下一步,省上已明确要求巩固扩大维修养护基金征收成果。
新闻推荐
这是一场在深化改革大局下与时俱进的亲民助民回归;这是一次涉及警务理念、警务机制深刻调整的风暴;这是一块检验公安队伍工作作风是否纯洁的“试金石”。……贯穿改革创新的符号,凝聚全警的智慧力量...
大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