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上演“卖菜大战”
消费质量报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政务热点事件。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王钰
舆情回顾
网上买菜,在两年前曾被视为一门最难啃的生意。物流成本高、利润太微薄,让一众大小公司铩羽而归。
现如今,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网上买菜如同在线教育、在线办公一般,成为“刚需”。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平台开始盯上了小区业主群这部分“私域流量”,希望借此获得新的增长。多种因素作用下,“网上买菜”升级版“社区团购”应运而生。
由此,近一段时间关于互联网企业垄断式经营,电商“摧毁”实体店的讨论一下子多了起来。
而在近日,讨论最多的当属社区团购,普遍认为互联网巨头们这是准备和菜农抢生意。
12月11日,人民日报就社区团购一事发表文章评论,称社区团购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争议,其实是因为大众对互联网巨头进行科技创新的期待。文章最后还对互联网巨头作出“劝诫”,表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大海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舆情背景
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实施11年多的《反垄断法》迎来首次“大修”。该修订草案中新增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准,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公众关注的平台经济领域“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搭售行为”等方面均作出了相应规定。有观点称,近一个半月,国家层面接连出台反垄断政策及多次反垄断表态,或预示着互联网反垄断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上,这样一种以社区为单位的团购模式已经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二三线城市风靡。互联网巨头也瞄准了社区团购这一新的风口,纷纷下重金布局。目前,滴滴、美团、拼多多等巨头均已“杀入”社区团购蓝海
社区团购直线升温,小区门口的菜贩以及一些小公司受到巨大冲击,而团购后物流跟不上、菜品送不走导致“爆仓”,浪费也触目惊心。社区团购模式并无原罪,但“烧钱换垄断”的竞争方式必须警惕。自网约车开始,共享单车、长租公寓等领域,都在资本的强势催熟下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也带来很多问题。
相关搜索
截至12月14日17:00,搜索关键词“社区团购”,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4940万个,找到相关资讯约58.7万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约3.9万个;腾讯微信找到相关文章约1000篇。
各界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聂辉华: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在垄断领域的资金、规模优势,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和社区小菜贩大打价格战,属于“交叉补贴”行为,明显涉嫌不公平竞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社区团购之所以再次热起来,吸引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下沉,主要原因还在于巨大的市场潜力。
机械工业经济研究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社区团购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对来讲,会更看重产品品质、商家信誉、口碑以及售后服务。
网友声音
@郭亚亚栋栋:菜篮子是民生,不是资本的战场。
@宅宅啊火:社区团购挺方便朝九晚五下班的人,晚上下单,第二天下班回来取。
舆情分析
社区团购有点“新瓶装旧酒”的概念,遭遇着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从模式上看,“社区团购”能够更好对接供需关系,进一步缩短供应链,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这无疑是好事。可随着各大互联网巨头进入这个市场,这个“模式创新”“科技赋能”的故事出现变味趋势。熟悉的“烧钱”打法,“1分钱买菜”“9毛9水果”等,促销、补贴令人眼花缭乱。一时间,整个市场充斥着“不差钱”的味道,混乱的竞争秩序也开始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那么互联网巨头入场社区团购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又真的是在和菜农抢生意吗?现在的情况是,菜农把种好的菜卖给菜贩子,然后菜贩子把菜拿到市场上销售,最后再流通到消费者手中。这中间有好几个环节,而平台要做的是利用网络平台取代菜贩子的角色,通过平台把菜农种好的菜销往更大的地方。从这点来看,平台对于菜农来说似乎更友好。
但是,平台如果不受监管,利用自己的优势对菜农进行垄断式经营,那么菜农的日子也还是不好过。所以社区团购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受到一定的监管。从长远来看,只有公平的竞争才能真正提高效率,才能打造最舒适的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冰玉)昨(14)日,记者从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办事处获悉,太平场社区法律之家研究制定了太平场社区人民大调解实施方...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