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征意见到 2023 年底 形成 100 个特色园区
■本报记者 杨成万
11月26日,金融投资报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从即日起至2020年12月4日,《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到2023年底,形成100个左右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重点特色园区。每个园区的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25%,每个园区至少建成1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突出主导主业和技术含量
“到2023年底,全省形成100个左右特色园区,平均每个市州不到5个,从数量上看没有任何问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宾表示,关键在于12个字: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
戴宾认为,要做到特色突出,就需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比如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的绵阳市,就应该在产业园区建设上突出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德阳市是我国的重型装备基地,就应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
要做到布局合理,就需要全省“一盘棋”,不能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各特色园区聚焦主导产业,编制“两图一表”,即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和重点企业、配套企业名录表,明晰产业发展方向。
要做到功能完备,就需要对环境影响评价、建筑风格控制、生态环境管控、公共服务配套等从规划开始做起,尽量不留遗憾。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对每个特色园区的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25%比较关注。他说,两项指标可以理解为突出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就是说,突出产业园区的专业性,特别是“技术含量”。
对于征求意见稿提出的“亩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成都天府软件园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个提法表明相关部门要求节约、集约和规范土地使用。
500强与“小巨人”同台竞技
征求意见稿提出,产业园区的主要任务为打造产业集群。特色园区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据本计划明确的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主动对接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和大型民企等,引进龙头企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形成聚集效应。
事实上,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和大型民企的想法与征求意见稿不谋而合。经过前期的深入对接和洽谈,在几天前举行的“2020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中,四川与国内外投资者签约项目879 个,签约项目总额 8931.5 亿元,其中,涉及“5+1”产业的项目530个,投资总额8124.08亿元,占比分别高达60%和90%以上。
在“5+1”产业中,电子信息项目73个,投资额1723亿元;装备制造项目117个,投资额1997.8亿元;食品饮料项目99个,投资额800.05亿元;先进材料项目19个,投资额274.78亿元;能源化工项目44个,投资额498亿元;数字经济项目178个,投资额2830.45亿元。
在“招大引强”的同时,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托龙头企业,按照垂直一体化模式,培育和引进专业化优势明显、分工协作紧密的配套中小微型企业。完善产品分工协作体系,推动同类型企业更加聚焦关键环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产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建设若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强化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持
征求意见稿要求,特色园区要大力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研究院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技术创新、标准化和产业化深度融合,支撑重大创新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并实现产品化、产业化。
“每个特色园区至少建成1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盛毅认为,这是与传统类型的产业园区不同的地方。
征求意见稿要求健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计划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建设技术应用场景、中试基地、示范线 (装置),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产业园区的发展自然离不开金融支持。征求意见稿要求特色园区创新政府性资金支持方式,因地制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完善“园保贷”等融资分险模式,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金融租赁等。支持符合条件的运营企业按规定上市、挂牌和发行中期票据、专项债等。此外,征求意见稿要求在特色园区开展申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资产证券化途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静仁报道11月20日,榆能集团与四川瑶天纳米科技公司在榆签署中子俘获治疗(BNCT)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副市长杨东...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