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直捣要害,防治“水稻癌症”有新招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0-29 08:03 大字

陈学伟教授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苗瘟

穗颈瘟

谷粒瘟

叶瘟

关键词

水稻癌症

水稻癌症是稻瘟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也是危害水稻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我国水稻新品种审定过程中,实行的是稻瘟病抗性“一票否决”制,可见稻瘟病防治的重要性。

□实习记者 杜铠兵

四川是稻瘟病高发区之一,稻瘟病又被称为“水稻癌症”,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巨大的威胁,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在线发表题为《新发现一类广谱杀菌剂抑制病原真菌致病性》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病菌攻击寄主的原理,不仅为稻瘟病找到了防治新方法,也为更广范围内的真菌病害防治找到了新路径。10月21日,记者赴四川农业大学专访陈学伟教授,探访“水稻癌症”防治新途径。

知己知彼,破解致病新机理

“就像打仗一样,要先知己知彼。”据陈学伟教授介绍,“水稻癌症”是稻瘟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也是危害水稻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我国水稻新品种的审定过程中,实行的是稻瘟病抗性“一票否决”制,可见稻瘟病防治的重要性。

在世界水稻种植区,稻瘟病都可发生,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于是鉴定稻瘟病菌致病新机理和发掘防治新靶点,一直是国际植物病理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与热点。

由于夏季阴雨、高温的影响,当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且温度在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时,十分利于稻瘟病真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四川地区夏季高热高湿,所以既是稻瘟病高发地,也是策源地。所以,四川省稻瘟病的防治,对于西南地区乃至更广大的区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施用农药是克服稻瘟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陈学伟教授认为,这种手段虽然效果明显,但施药的措施往往滞后于病情的发生,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损失;另一种手段则是增强水稻的“体质”,提高其抗病性,但随着病原菌优势群的不断变化,抗病基因也需要不断更新,于是需要一种新的思路——削弱病原菌致病性。

围绕“攻”与“防”的斗争哲学,陈学伟教授团队深入研究稻瘟病的致病机理。最新发表的《新发现一类广谱杀菌剂抑制病原真菌致病性》研究成果显示,真菌入侵寄主细胞时,会事先形成“侵染钉”,像钉子一样插入寄主表皮,为病原菌进入提供通道。研究还发现,要形成这种侵染钉离不开病原菌自身的超长链脂肪酸,只要破坏病原菌超长链脂肪酸就能阻止“侵染钉”生成,进而使病原菌降低或失去致病能力。

直捣要害,切断病菌侵染链

“‘侵染钉’就是稻瘟病致病环节中的关键,一旦破坏了感染钉的形成,就能切断这个过程,从根本上遏制稻瘟病的发生。”据介绍,稻瘟病的致病过程是病原菌一个链条式的入侵扩散过程,“侵染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以超长碳链脂肪酸合成酶为靶点,还找到了抑制超长碳链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有效降低真菌病害,为防治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真菌病害提供了一类新型广谱抗菌剂。目前,该抗菌剂正在进行专利申请。

陈学伟教授表示,该制剂除了对稻瘟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于其他真菌性病害都显现出很好的效果,已经在玉米、小麦以及一些昆虫身上得到了印证,有望推广到更广泛的病害防治之中。

“稻瘟病菌是生物链中天然存在的生物,很难彻底消灭它,我们只能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在最大限度上抵御它的危害。这是一个持续斗争的过程。”对于今后的科研道路,陈学伟教授已经作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农报科普服务台

稻瘟病类型难判定?对比图示看过来!

稻瘟病是水稻最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很多农户对水稻稻瘟病的具体类型不甚了解,导致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今天记者就带大家一起来深入识别,彻底告别“病急乱投医”。

发生条件

温、湿度对稻瘟病病菌的侵染起决定性作用。温度 方 面 ,稻 瘟 病 原 菌 菌 丝 发 育 的 温 度 范 围 为

8℃-37℃,以26℃-28℃为最适宜;湿度方面,一般平均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甚至饱和时利于稻瘟病大发生。症状表现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表现为苗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叶瘟等。

苗瘟

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常见于水稻秧苗3叶期前。初期症状主要为芽鞘和芽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导致烂芽坏死;3叶期前主要症状为苗叶出现暗绿色斑点,随后呈黄褐色而枯死。

节瘟

抽穗前后发生,初期为节上褐点,后病部逐渐变黑。发生时间早的,主要形成全白瘪穗,发生较迟的也会因灌浆后穗重而折断,而仅在一侧发病的,可造成茎秆弯曲。

谷粒瘟

初期在谷粒外稃或内稃产生椭圆或不规则褐色病斑,后扩展为谷粒变黑。

穗颈瘟

初期为褐色小点,后发展为穗颈部全褐,发病早常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常造成秕谷。

叶瘟

主要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

慢性型——初期为叶上出现零星暗绿色细斑,后逐步扩大为菱形或纺锤形大病斑,常有贯穿褐色病斑的坏死线(重要识别特征)。病斑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至淡褐色,最外层有淡黄色晕圈,病斑背面常有灰色霉层,多个病斑常发展形成不规则大斑。

急性型——常发生于易感病品种,主要形成暗绿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表面背面均可见灰褐色霉层,遇高温干燥天气易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常发生于易感病的嫩叶,白色近圆形细斑,极少产生孢子,遇高温湿润天气易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多发生于高抗稻瘟病品种或中下部老叶上,在叶脉间形成细长褐点,较少产生产孢,偶见于叶耳、叶舌、叶枕等部位。

防治方法

选种是关键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优质品种,并将种子使用5000倍液的灵乳油(浓度10%)进行消毒浸润处理,浸润时间5天左右再催芽。

合理管理水肥 严格控制氮肥在肥料配比中的分量,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及时追肥。结合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晒田排水,使水稻根系能够具备良好的吸收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发生过稻瘟病的秸秆及时处理,避免病菌源残留。有条件的可以引进土壤质量检查、病虫害预测设备。保证稻苗植株适当的间距,定期清除杂草杂物。

合理使用药剂 控制稻瘟病的主要药剂包括苯菌灵、三环唑、异丙硫脲和抗生素(如杀稻瘟菌素和春日霉素)。如果稻穗未成熟时出现稻瘟病,则可以先使用强氧化剂灭菌,接着用药剂加强巩固。

文图整理/杜铠兵

新闻推荐

云贵川三省将努力把赤水河打造成 “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

新华社昆明10月28日电(记者林碧锋)2020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28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会上通过了保护赤水...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