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弘扬大禹文化 汶川发布《禹迹图》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0-13 06:26 大字

本报讯 (杨光富) 近日,在2020年阿坝州大禹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上,四川省首部《汶川禹迹图》发布,这是四川第一张以县域为单元,完备、系统编录大禹文化遗产的分布图,对于大禹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大禹出生在汶川,建功立业在汶川,是中华文明的初祖,是华夏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奠基者,是中国山水综合治理的第一人,在汶川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大禹“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汶川作为大禹故里,至今仍保存着50余处大禹文化遗迹,是全国大禹文化遗迹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县,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大禹治水后,人们把他行经的地方称作“禹迹”。大禹精神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精神的象征,是“汶川为我、我为汶川”的汶川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汶川作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弘扬大禹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将是极为有利的平台和宣传窗口。

为更好地继承、弘扬、传播大禹精神,做好研究、保护、传承大禹文化工作,汶川大禹文化协会十几位专家翻阅古籍,实地考察,整理资料,共历时1年多,跋山涉水访遍汶川,总行程2000多公里,编撰了这部由正图、表格、照片等内容构成的《汶川禹迹图》。该图收录汶川境内禹迹47处。其中山名(洞池)类5处、宫庙宇祠类8处、地名类3处、碑刻摹崖文字类11处,其他类20处。《汶川禹迹图》与“禹兴西羌”的文献记载高度一致,与农耕文化与治水文化有着客观上的逻辑印证,与古羌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十分吻合,是四川省首部完备、系统编录大禹文化遗产在汶川境内的分布图,客观形象地向世人展示了汶川厚重的大禹文化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发布会上,汶川县与浙江绍兴互赠《禹迹图》,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祁和晖、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彭邦本等专家学者围绕《汶川禹迹图》展开讨论,进一步推进了大禹文化的交流、挖掘及传承。“大禹生于汶川,归葬在绍兴。两地大禹文化交汇,《汶川禹迹图》和《浙江禹迹图》的编撰,为大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了很好的头,给中国禹迹、亚洲禹迹探索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说。谭继和表示,“大禹兴于西羌,生于石纽,长于禹穴。西蜀羌乡是他岀生和早期大禹文化的衍生地。《汶川禹迹图》的发布是复兴和弘传大禹文化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增进敬仰民族祖源的情感,是增强本土文化自信的动力。”

新闻推荐

省纤检局调研蜀绣标准化工作

9月28日,省纤检局总工程师陈剑带队前往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蜀绣》国标计划立项事宜开展调研学习。陈剑一行...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