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文化消费应拥抱“数字”转型

四川日报 2020-10-12 06:02 大字

延伸访谈

●借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业态

●采用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支持文化旅游市场恢复,侧重定向扶持受疫情影响大的小微民企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新基建为文化消费升级提供硬件支撑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也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

毛中根:文化消费相对于衣食住行等基础型生存型消费层次更高,属于非必须消费,当消费可能带来潜在疫情传播风险或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制约时,文化消费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居民文旅消费支出下降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50元,同比下降36.1%。在所有统计的消费支出大类中,该项下降幅度最大,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降幅高达43.2%。二季度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略有回升,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664元,同比下降35.7%,降幅收窄。

但同时要看到一些文旅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包括在线游戏、短视频、视频直播、电子阅读、远程教育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76亿、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1.99亿,电商直播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的个人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达3.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4430万,规模增速达16.7%。

记者:目前,文化消费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如何?

毛中根:从整体看,疫情对文化消费产生较大冲击,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条件和文化消费自身特点来看,文旅消费有望快速反弹,同时有效带动其他消费快速增长。

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第一,文化消费市场规模庞大。我国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总量,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增长迅速,文化消费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13元,增长12.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1.7%。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第二,随着疫情被控制,文化旅游业会迎来补偿性消费。从关联性反应看,文旅行业的产业链一般要比制造业短,疫情对文旅行业最终需求的收缩变化比制造业产业链中某些环节的收缩小得多。人们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反弹有可能显著快于其他行业,由此对冲疫情冲击。数据显示,2020年“五一”小长假首日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97亿元,接待游客2319.7万人,远超此前相关机构预期。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旅游热度继续不减,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记者:接下来,如何助力文化消费对消费的加速回补?

毛中根: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国内疫情反弹风险复杂性增加。文化消费的恢复和发展要充分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既要持续加强监管,也要有序恢复景区运营。面对疫情影响,一是要化危为机,借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业态,例如将四川丰富的自然景观、少数民族风情、历史古迹等优质文旅资源引入线上数字渠道,大力发展文旅云消费、视频直播消费、VR/AR体验消费等。二是采用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支持文化旅游市场恢复,消费券的发放要侧重定向扶持受疫情影响大的小微民企,充分发挥文旅消费对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服务消费的“撬动作用”。三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智能交通、智能导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通过新基建为文化消费升级提供硬件支撑,例如,发展无人驾驶服务,让更多没有驾驶执照的老人小孩能够去到更多地点参观游览,释放消费潜力。

新闻推荐

诗的“知音之悦”

□林颐“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镜中》被视为张枣的代表作,评论界认为它鲜明地亮出了张...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