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援助北京医疗队凯旋 一张工作牌见证情谊无价
援京四川检测队凯旋回川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白华宇因为他们的到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一下上涨了10倍,日检测量由数百人次上升到数千人次……在北京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开展了大规模的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行动,首钢医院检测能力迅速提高的背后,离不开一群四川医生的强力支持。从6月23日抵京支援,到7月13日回归故乡,这个由40人组成的医学检验团队完成了近10万例核酸检测工作,为北京打赢疫情防控局部战役做出了重要贡献。
7月13日下午,这批神秘的四川援助北京医疗队顺利凯旋,记者在与医学检验“四川二队”检测队员深度采访中,了解到了他们在这片特殊抗疫战场的点点滴滴…
一个眼神的默契
北京市新发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请组派检验检测队前往北京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筛查检测工作的函》的通知要求,四川省迅速组建二支检验检测队伍携带设备、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支援北京,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筛查检测工作。
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剑波成了“四川二队”的队长,但是,他带领的这支由20人组成的医学检验队伍,却来自8家不同的医院,团队能否尽早凝聚起来形成战斗力是极其关键的问题。
病毒核酸检测是一个看似简单重复却需要集中十二分注意力的工作,按检验队成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宝林的话说,最紧张的时候,每天的核酸检测放号量甚至要到好几千,“但哪怕只有一个检测样本,也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去完成。”尽管医疗队来自不同的医院,但实验室里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他们作为检验医生的职业本能,让他们在高强度工作中学会了相互关照和体谅。
李宝林告诉记者,检测期间队员们都需要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感觉累的时候甚至连话都讲不清楚。“已经没有力气讲话了,而且体力的消耗也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现象,有时候会看到战友的额头上满是汗珠,摘下口罩嘴巴周围都是煞白的。”6月27日,北京的天气已逐渐炎热,而由于企业和学校的集中检测,首钢医院迎来了检测压力最大的一天,李宝林在工作室度过了难忘的一天,按他的描述,当他从实验室走出来以后,汗珠凝结成的盐渍绕了他身子一圈。
因为都体验过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相互轮换的队员们学会了互相提醒和关心,按照团队的要求“只要感觉挺不住了就一定要出来,让队友顶上。”在这种情况下,队员们学会了观察实验室里的战友每时每刻的身体状态,看见战友手部动作有些不自然,或者额头上明显出汗以后,就马上要求自己顶上去。张剑波说,队员们的默契在战斗中自然形成了,而团队负责人也时刻在关心着队员们的身心状态。
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队员张彦懿在北京参加检测工作期间,突然收到了外公去世的噩耗。张剑波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和负责同志们前去对其进行心理关怀,当张剑波关切地询问她是否需要休息,是否想回家时,张彦懿忍住悲痛,坚决要求继续坚守在抗疫一线。她说:“队长,今天样本这么多,肯定要做通宵,我不能回去。”说完,转身穿上防护服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一张不舍取下的工作牌
6月27日,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分子诊断专业技术副组长钟佳伶和李宝林在实验室里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当天繁重的检测任务。而放眼整个“四川二队”,截至7月10日,团队全面完成多批次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发热门诊、急诊检测任务,累计完成单采和混采样品核酸检测约 1.4 万管,筛查人员超 5 万人次。这群勇于担当,不计较、不抱怨的四川检测人,受到了首钢医院“专业自信、灵活高效”的好评。
在返回四川前,首钢医院还专门为这群援助团队每人定制了一份纪念品,虽然算不上特别精美和豪华,“但是看到了四川和北京两地的情谊。”张剑波感慨说,通过这次特别的战疫经历,他看到了祖国各地一条心的强大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在疫情下打胜仗的最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已经回到隔离休养的酒店,张剑波仍然没有取下别在胸前的首钢医院临时工作牌:“这个东西很特殊,有纪念意义的,舍不得取下来。”张剑波笑着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诚波)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